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500)
报纸(64)
图书(6)
学位论文(3)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20)
地方文献 (34)
红色文化 (14)
地方风物 (3)
才乡教育 (1)
文化溯源 (1)
宗教集要 (1)
按年份分组
2014(46)
2013(27)
2012(39)
2010(27)
2009(23)
2007(34)
2004(16)
1992(13)
1988(18)
1987(13)
按来源分组
美术观察(9)
艺术百家(8)
诗选刊(3)
社会科学战线(2)
文艺争鸣(2)
中国油画(2)
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1)
中国水产(1)
科教文汇(中旬刊)(1)
花城(1)
戏曲音乐的发展需要音乐家
作者:何为  来源:人民音乐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山腔  戏曲演唱  汤显祖  文化工作  魏良辅  剧团  剧作家  戏曲演员  长生殿  作品 
描述:提出这个问题,也许会遭到一些人的非议。戏曲音乐本来就是民间的一种集体创造,它要什么作曲家呢?据说,有一个地方做文化工作的领导,对戏曲剧团的编制里设有作曲人员大为不解,认为:传统的腔调不有的是么!要什么作曲?最近有一个曾在戏曲剧团作曲的同志写信告诉我,他已经被“精
浅议大学生活小说的知识性蕴含
作者:李晓峰  来源:当代文坛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学生活  小说创作  知识性  作品  题材领域  别无选择  题材内涵  布尔什维克  大学生读者  刘绍棠 
描述:充分地揭示了题材内涵,将艺术触须直接伸向了大学的主体生活,充实修正了读者对大学生生活的感知,显
关于古典文学研究工作的几个问题
作者:曹道衡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197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典文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观点  研究工作  爱国主义  作品  王安石  进步作用  学习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  评价 
描述:造成了不少混乱。因此,在当前的研究工作中,有一些问题,很需要我们深入进行讨论,澄清是非,才能有利于前进。在这里,我想就几个问题谈一谈初步的认识,请大家指正。
但愿仅仅是通俗
作者:袁元  来源:文艺评论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乡土文学  “四梦”  大众化  地方特色  刘绍棠  创作道路  欣赏心理  《黄河》  作品  小说 
描述: 刘绍棠是一个很有名气的乡土文学作家,他最近发表于《黄河》87年3期的中篇《四梦二妻》走的仍是他一向宣称的通俗化、大众化的创作道路。他的一些作品,也的确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描画恬静、和谐的田园
《明妃曲》艺术谈
作者:史黎  来源: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汉族主义  匈奴  王安石  王昭君  艺术  毛延寿  胡汉  作品  西京杂记  回顾 
描述:且在艺术上也不落前人窠臼,很可称道。《明妃曲》第一首,着力写明妃的哀怨,结构很别致,好象一出戏分若干场,诗的每一节都有各自的出场人物。“明妃初入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角垂,低回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这是写昭君的悲哀和美丽。写美人的美写得好的
崔莺莺与杜丽娘
作者:王德亚  来源: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崔莺莺  《西厢记》  《牡丹亭》  汤显祖  爱情题材  文学史  王实甫  杂剧  作品 
描述: 在中国文学史上,《西厢记》和《牡丹亭》是两部成就很高的作品。“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就其爱情题材而言,自《西厢出后,仿作者不少,三百年间,能与之匹敌者却无。只有到了明末,汤显祖创
争当惜花护花人--访作家刘绍棠随感
作者:朱述新  来源:瞭望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作家  少年  随感  园地  中篇小说  文艺批评  作品  短篇小说  政治 
描述: 三月下旬的一个星期日,我又到北京西城那个熟悉的深巷小院里,去访问作家刘绍棠。谈话中间我才知道,那一天他正满四十五岁。啊,这位少年成才作家,已经进入中年了!我不由得很有感慨:我想起他那坎坷的遭际,想起和他经历相似的人们,进而想起今天文艺园地百花争研局面的来之不易。
王安石的美学思想与实践
作者:吴林抒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美学思想  美学价值  美的价值  文艺与政治  古文革新  作品  西昆体  美的本源  经济基础 
描述:我国古代思想家对于美学问题的观点和理论,往往见诸于其对哲学的研究与表述之中。而其形式,则表现为零散的、独立的或相互结合而为一体。其原因是当时各门科学尚未分化,而中国哲学又较之西方哲学更富于美学的意味,同美学有着直接的联系。可以说,美学的基本问题,也就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在美学中的具体阐述。
王安石《泊船瓜洲》写作时间辨
作者:张建营  来源: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泊船  南京市  江宁  写作时间  相位  注家  熙宁  作品  第二次 
描述: 《泊船瓜洲》一诗写于何时,说法不一大多数注家认为是王安石第一次辞相后赴江宁(今南京市)路经瓜洲时写的.我认为此说不能成立,应是他第二次为相时的作品.熙宁七年(1047年)四月,王安石第一次辞去相位
关于风格的随想
作者:江曾培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作品  作家个性  创作个性  高晓声  蒋子龙  刘绍棠  艺术美  文心雕龙  心灵世界  邓友梅 
描述:的颂扬王蒙作品“向心灵世界”的突进,有的热衷刘绍棠作品对“乡土风味”的追求,……听着,听着,我强烈地感到:我们的一些中青年作家已显露出自己的“声音”和“面目”,在作品中鲜明地打下了自己的印记,各以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