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4417)
报纸(2551)
图书(429)
学位论文(145)
会议论文(51)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3989)
历史名人 (3468)
地方风物 (28)
红色文化 (27)
非遗保护 (26)
才乡教育 (26)
宗教集要 (24)
文化溯源 (5)
按年份分组
2014(905)
2012(710)
2011(567)
2009(536)
2007(401)
2006(299)
1999(139)
1997(104)
1996(104)
1964(4)
按来源分组
南国红豆(16)
文艺研究(16)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4)
戏剧丛刊(11)
甘肃社会科学(3)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
蒲剧艺术(1)
江苏人民出版社(1)
四川大学出版社(1)
哲理论坛(1)
“无极”辨与属性范畴实体化
作者:张军夫  来源: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无极  太极之辨  属性范畴  《太极图说》  陆九渊  朱熹  实体化  《老子》  周敦颐  朱文 
描述:。本文试图从“无极”这个范畴的性质和演变以及属性范畴实体化方面,作一些粗浅探讨。
宋代茶叶政治属性的探讨
作者:吕维新  来源:中国茶叶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政治属性  宋王朝  外科学  医疗保健作用  都大提举茶马司  科学技术  宋太祖  商品功能  王安石变法  “守内虚外” 
描述:属于商品功能的范畴,本文试从另一角度,对宋代茶的政治属性作一探索.
中国绿化造林溯源
作者:李荣高  来源:云南农村经济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绿化造林  中国  人工培育  春秋时期  植树造林  绿化美化  国家经营  《周礼》 
描述:“民之能树艺者,置之黄金(指黄铜)一斤,置食八石。”还开始种植纪念树,“天子坟高三仞,树以松;诸侯半之,树以柏;大夫八尺,树以栾;士四尺,树以槐;庶人无坟,树以杨柳”(《春秋纬》)。在祭祀祖先的坟地上种纪念树,也始于周代,而且按照死者生前的社会地位,把坟和树分了等级。[第一段]
中国的“牛”文化
作者:暂无 来源:少先队员(知识路)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牛”  文化  中国  民族英雄  政治家  王安石  文学家  赞美 
描述:牛,当然不是无缘无故,是因为牛以其气力和血肉之躯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的“政府”一词溯源
作者:王敬松  来源:国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宰相  政事堂  王安石变法  宋神宗  中书门下  中国  参知政事  含义  皇帝 
描述:"政府"一词现在常用。但关于"政府"一词的含义,至今尚未看见有专文予以说明,无论是关于中国的还是外国的(如英语GOVERNMENT)。本文拟先对中国的"政府概"念做些初步的探讨。
魅力中国的传统节日
作者:小雪  来源:新作文(小学123年级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传统节日  农历  历史文化  中国  清明节  初一  腊月  王安石  重要组成部分  星星 
描述:腊月初八把蒜腌(yan),腊月二十三送灶王爷,过了除夕就是年。星星们,是不是很期待过年啊?过年有新衣服穿,有压岁钱可以拿,还可以好好玩不用写作业,是不是过得很愉快啊?其实除了过春节,咱们还有很多的传统节日可以过,比如端午节,中秋节。那么,这一期的星星文学
牡丹亭》剧中“情缘”思想探究
作者:张亚锋 陈冬季  来源: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情缘  情缘  至情  至情 
描述:本文在晚明社会文化的背景下,考察了促成汤显祖《牡丹亭》一剧情缘形成的思想文化渊源,情缘的构置方式及其文化内涵和时代意义。希望通过论述加深人们对《牡丹亭》的情缘思想在中国戏曲小说创作乃至社会生活
关于《牡丹亭》中的“集唐”诗
作者:吴凤雏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集唐”  “集唐”  出处  出处 
描述:明人汤显祖传奇名著《牡丹亭》中,共出现"集唐"69首,历来未有将其出处(所集诗句之作者和所出之诗篇)全部注齐者。经大量查考证实:此69首(共280句)"集唐",分别集自129位诗家的270余首诗
牡丹亭还魂记》与《西厢记》之比较研究
作者:苏子裕  来源:学术问题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西厢记  西厢记  比较研究  比较研究 
描述: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和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是中国戏曲史上两座耸立的丰碑,在戏曲舞台上盛演不衰。两相比较:同是爱情的颂歌,但主题思想开掘的深度不同;主要人物配置基本相同,但性格特征有所不同;都是
从《罗密欧与朱丽叶》与《牡丹亭》看中西生死观
作者:周园园  来源: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罗密欧与朱丽叶  罗密欧与朱丽叶  牡丹亭  牡丹亭  生死观  生死观 
描述:作品诞生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也分别赋予了这两部作品"彰显人文精神"以及"反封建"的独特现实意义。也正是因为这种植根于不同文化的迥异的生死观念及其折射出的历史现实,成就了两部作品抒写爱情又超越爱情的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