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147)
报纸(283)
学位论文(52)
图书(18)
会议论文(1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392)
地方文献 (81)
宗教集要 (14)
非遗保护 (9)
地方风物 (7)
才乡教育 (7)
红色文化 (5)
按年份分组
2014(268)
2010(72)
2009(68)
2008(63)
2006(47)
2002(28)
2001(40)
2000(22)
1999(44)
1991(18)
按来源分组
其它(79)
词学(11)
上海文汇报(10)
雪莲(2)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
中国道教(1)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琴童(1)
中华文学选刊(1)
略论宋代市
作者:方宝璋  来源:商业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市  王安石变法  权力寻租 
描述:宋代王安石变法中实施市法的初衷是平物价、抑兼并,并通过赢利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但是,在具体推行中封建政府垄断使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丧失,权力寻租应运而生,高成本运作使市务亏本经营,最终将成本积累
财经文精品图书
作者:暂无 来源:商学院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财经文精品图书
程朱理学与王安石《解》
作者:金生杨  来源:孔子研究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解》理学  王安石      黄震 
描述:学之功,亦可见《解》在当时的地位和影响:
误解的五大文史常识
作者:郭灿金 张召鹏  来源: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伯劳  常识  周礼  燕子  公室  分飞  明朝  真正意义  药材  比喻 
描述:棺的工具(和现在工地上上楼板所用的叼板机的工作原理很相似)。古时往往用大木来引棺入墓,这大木的特定称呼就是“丰碑”。秦代以前的碑都是木制的,汉代以后才改用石头。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用丰碑来牵引自己的棺材,《周礼》有云:“公室视丰碑,三家视桓楹。”所谓“公室视丰碑”,就是公室成员死后,要用以大木立于墓圹的四周,上设辘轳,用以下棺于圹。该规格本来为天子之制,后来诸侯也僭用之。即使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对于丰碑的使用范围仍然有着严格的限制。季康子的母亲去世之后,公输般劝说季康子用丰碑来下棺,结果就遭到了别人的一番挖苦(事见《周礼·檀弓》)。 显然,所谓的丰碑在当时的语境之下,就是一种特殊的葬礼规格。先是只有天子才可使用,后来发展到公室成员,再往后发展到诸侯亦可用。后人沿袭了此种习俗,使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普通百姓也学着用起了“丰碑”,他们在自己亲人的坟前立起了石头。
麻姑考
作者:曹红亮  来源:宗教学研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麻姑  麻姑山  神仙传  列异传  葛洪 
描述:麻姑是道教著名的女仙,现可考的关于麻姑的最早记载见于《列异传》蔡经条,而麻姑形象的确立是在葛洪的《神仙传》中,后代关于麻姑的记载多源于《神仙传》。麻姑原型应当是远古流传于中国东方或南方的一个女仙。麻姑与南城麻姑山关系的确立是在唐玄宗时期。此后,麻姑山及其传说才开始名扬天下。
“八大山人”含义
作者:吴炼  来源:创作评谭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八大山人  处世哲学  含义  别号  清代人  曹洞宗  明末清初  江西佛教  立身  禅宗 
描述:八大人觉经,遂以自号二位前哲与八大山人均有交往,又为其作
《牡丹亭》蓝本问题考
作者:向志柱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牡丹亭》蓝本问题考
《牡丹亭》英译考
作者:王宏  来源:外文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英译  白之译本  张光前译本  汪榕培译本 
描述:不同译者所持的翻译理念、翻译原则和翻译策略对译本的影响,探究译介以《牡丹亭》为代表的中国古典戏剧的最佳模式。考虑到以《牡丹亭》为代表的中国古典戏剧翻译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笔者提出,"借脑共译",由中国译者和国外汉学家各取所长,合作翻译,再"借船出海",由国内出版社与国外出版社联合出版,是未来《牡丹亭》英译的新路径。
《牡丹亭》蓝本问题考
作者:向志柱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记  杜丽娘慕色还魂  牡丹亭  蓝本  宝文堂书目 
描述:版时间。在版本依据上,现有资料尚无法确定《杜丽娘慕色还魂》和《杜丽娘记》的具体成书时间,它们都有成为蓝本的可能,但是文本内证却更支持《杜丽娘慕色还魂》受到《杜丽娘记》和《牡丹亭》的影响。
周代昭穆制度
作者:白宏建  来源:晋中师专学报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昭穆制度  昭穆之制  继承制度  一继一及  嫡长制  宗庙  《周礼正义》  春秋时期  张光直  过渡时期 
描述:度做过研究,提出了一些见解.这些研究都有助于人们尽快揭开昭穆制度的奥秘.但是我们尚未看到这方面的最后结论,因为我们今天来看过去所做出的某些解释,不能不感到仍有不少扦格难通之处.本文试图对历代有争议的昭穆制度的含义加以探讨,祈专家及同仁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