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41)
报纸(169)
图书(2)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76)
地方文献 (22)
地方风物 (6)
非遗保护 (4)
宗教集要 (4)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4(89)
2012(29)
2011(44)
2002(5)
2001(13)
1999(9)
1996(12)
1991(3)
1990(5)
1982(1)
按来源分组
统计研究(2)
读书杂志(1)
湖北林业科技(1)
山西统计(1)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
沈阳统计(1)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
中国信息报(1)
台州日报(1)
四川戏剧(1)
一曲“锦屏”的幽怨之歌——《牡丹亭》之《惊梦·皂罗袍》赏析
作者:周慧珍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牡丹亭  杜丽娘  汤显祖  林黛玉  锦屏  红楼梦  赏析  戏曲家  代表作 
描述:林黛玉曾经在悠扬的笛韵中听到几句昆曲,因而觉得十分感慨缠绵,十分伤心。她听到的,便是《皂罗袍》这支“锦屏”的幽怨之歌(事见《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出自明代伟大戏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第十出
一种相思 两样言愁--小议二晏的怀
作者:石麟  来源: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议  夕阳  晏殊  清平乐  主人公  小山词  意境  木兰花  作家  踏莎行 
描述: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但毕竟有所不同。于是,有人喜欢大晏思致的深广,有人则欣赏小晏情感的浓挚;有人喜欢大晏词的温润圆融,有人则欣赏小晏词的顿挫凄婉。
争当惜花护花--访作家刘绍棠随感
作者:朱述新  来源:瞭望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作家  少年  随感  园地  中篇小说  文艺批评  作品  短篇小说  政治 
描述: 三月下旬的一个星期日,我又到北京西城那个熟悉的深巷小院里,去访问作家刘绍棠。谈话中间我才知道,那一天他正满四十五岁。啊,这位少年成才作家,已经进入中年了!我不由得很有感慨:我想起他那坎坷的遭际,想起和他经历相似的人们,进而想起今天文艺园地百花争研局面的来之不易。
醉笔纪游 意在言外——俞国宝《风松》赏析
作者:周蒙  来源:语言文学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醉笔纪游 意在言外——俞国宝《风松》赏析
??硕徐奋鹏与《伯喈定本》朱万曙
作者:暂无 来源:文献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硕徐奋鹏与《伯喈定本》朱万曙
痴情无限 愁恨不已——晏几道《思远》浅析
作者:王文鹏  来源: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闺妇  晏几道    愁情  研墨  小山词  形象感  小令  深婉含蓄  白描 
描述:。下面就他的词《思远》作点浅析。词云:
刘绍棠长篇小说创作的新实破:《水边的哀乐故事》的艺术特色
作者:郑恩波  来源:文艺报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刘绍棠长篇小说创作的新实破:《水边的哀乐故事》的艺术特色
“鬼可虚情,须实礼”:杜丽娘形象的心理学分析
作者:朱伟明  来源: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阴影原型  人格面具  《牡丹亭》  心理学分析  汤显祖  柳梦梅  封建礼教  惊梦  感性生命 
描述:十回的篇幅,则往往一笔带过。原因在于,不少研究认为,《牡丹亭》的精华,杜丽娘性格的闪光之处,都集中在前半部分,而“回生”以后的杜丽娘,则表现出更多地受封建礼教束缚的一面,是作者思想的局限所在。因此,现代有些《牧丹亭》的改编本,大都只演到“回生”为止。
再论我国导演学的拓荒汤显祖--答詹慕陶
作者:高宇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戏曲导演学  导演艺术  具体内容  表演艺术  演员  戏剧艺术  戏曲音乐  科学命题  拓荒 
描述:大有好处的。在这里,我仅就戏曲导演学的理论遗产的发掘方面,敬答几点意见;主要的还在于向广大的导演理论工作者和从事戏曲导演实践的同行们广泛求取教益。
黄鹤一去不复返 烟波江上使愁————来自长江中下游渔业资
作者:高永强  来源:中国水产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渔业资源管理  工作座谈会  汉阳  《黄鹤楼》  吸引  鹦鹉  长江中下游  唐人  名家 
描述:“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愁”。唐人崔颖的一首《黄鹤楼》,使黄鹤楼名声大噪,吸引着骚人墨客、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