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辞源》“三礼”条目误例析(之六)
作者:骆伟里  来源: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辞源》  “三礼”  北京大学出版社  礼记正义  例析    《周礼  辞书编纂  中华书局  仪礼 
描述:52.[愷乐] (?)(下略。)(?)见“豈乐”。 按:此条(?)“见‘豈乐’”。“豈”字在第四卷“豆”部,该字有ai、kai两读。“豈乐”之“豈”当读kai,属第二读音。因而,此条(?)应作
《辞源》"三礼"条目误例析(之八)
作者:骆伟里  来源: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辞源》  《周礼正义》    例析  三礼  孙诒让  郑玄注  析言  授职  公牛 
描述:析言之,"享牛"、"求牛"当有所区别。郑
《辞源》"三礼"条目误例析(之七)
作者:骆伟里  来源: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辞源》  《仪礼》  中华书局  《周礼正义》  《周礼》  礼记正义  释义    郑玄注  北京大学出版社 
描述:60.[方丘] 古代夏至日祭地之坛。《周礼·春官·大司乐》:"夏至日,於泽中之方丘奏之。":"言泽中方丘者,……因下以事地,故於泽中。取方丘者,水钟日泽,不可以水中设祭,故亦取自然之方丘,象地方故也。"
《辞源》“三礼”条目误例析(之九)
作者:骆伟里  来源: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礼”  《辞源》    例析  布巾  《周礼正义》  祭器  尊彝  宗庙  画布 
描述:《辞源》“三礼”条目误例析(之九)
王安石《言事书》与司马光的《论财利
作者:顾全芳  来源: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王安石《言事书》与司马光的《论财利
王安石与曾巩交游由亲到原因考
作者:杨璐  来源: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交游  政见差异  学术志趣差异  性格 
描述:王安石与曾巩一度相交甚为亲密,曾巩曾向欧阳修几度推荐王安石,两人唱和诗文亦不少。但在两人晚年却相交甚,其事一直为后人所关注。究其间原因主要在于两人的政治见解、学术志趣的差异及王安石性格执拗等方面。
《辞源》“三礼”条目误例析(之二)
作者:骆伟里  来源: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辞源》  “三礼”  中华书局  《十三经注疏》  郑玄注    《周礼正义》  例析  孔颖达  释义 
描述:笔者先前曾就《辞源》修订本中涉及“三礼”(《周礼》、《仪礼》、《礼记》)内容的某些条目中所存在的误,草成短文一篇(《辞源》“三礼”条目误例析(之一)》,见《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辞源》“三礼”条目误例析(之十)
作者:骆伟里  来源: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郑玄注  清代学者  古籍出版  中华书局  大学出版社  礼记正义  释义  祭祀  上册 
描述:。”(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周礼注疏》上册,第139页。)贾公彦:“郑大夫、杜子春皆以拍
《辞源》“三礼”条目误例析(之三)
作者:骆伟里  来源: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辞源》  “三礼”  北京大学出版社  《周礼》  例析  礼记正义    《礼记》  孔颖达  卿大夫 
描述:闲来诵读“三礼”(《周礼》、《仪礼》、《礼记》),翻检《辞源》(修订本),时有所获,又有所疑。兹将管见若干,仍条析于下(《例析(之一)》、《例析(之二)》,分别见于《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2002年第1期)。
《辞源》“三礼”条目误例析(之十一)
作者:骆伟里  来源: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华书局  大学出版社  周礼  郑玄注  礼记正义    上册  孔颖达  三礼  释义 
描述:,通帛为旜,杂帛为物,熊虎为旗,鸟隼为(?),龟蛇为旐,全羽为旞,析羽为旌。”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