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略论赋、比、兴观念的演进和发展
作者:谌兆麟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毛诗序  六义  观念  艺术方法  实际过程  六诗  发展  形象思维  周礼  特殊规律 
描述:能够进一步深入。为此,本文拟就赋、比、兴观念的演进和发展发表一点粗浅的看法,以就正于专家学者。赋、比、兴之说始见于《周礼·春官》:“大师掌……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这里所谓“六诗”,是说六种样式的诗歌,语意是十分明确的。《周礼》系先秦故书,儒家经典,可见,先秦时期赋、比、兴乃是三种诗体,这也就是赋、比、兴的
略论陶成章和《龙华会章程》
作者:郭斌 杨树标  来源: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陶成章  无政府主义  龙华会  辛亥革命史  革命党人  章程  孙中山  社会主义  刘师培  资产阶级革命派 
描述:流露出帝王思想来.”近年,杨天石、王学庄二同志在《历史研究》发表《探微》一文,则说“陶成章是红帮头子”,“是无政府主义的拥护者”,“《龙华会章程》思想成份极其复杂”,“在所有的成份中,最惹人注目的新鲜货色还是无政府主义”.
略论王安石的民本思想及其对变法的影响
作者:刘坤太  来源: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民本思想  文集  通鉴  熙宁  士大夫  以民为本  平均思想  纪事本末  宋王朝 
描述:安石作为政治实践中的基本指导思想。那么,是否可以说:王安石变法的指导思想,其实质仍不过是传统的民本思想呢?今不揣浅陋,略述管见,以希智者教正。
略论"鹅湖之会"及哲学诗化的方法意义
作者:殷明耀  来源: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哲学诗化  中国传统哲学  朱熹  鹅湖  吕祖谦  治学方法  客观唯心主义  修养方法  格物致知 
描述:至“此月八日方分手而归”[1]30,参加会议的人员,还有刘子澄、赵景明、赵景昭,陆氏门人朱亨道、邹斌,吕氏门人潘叔昌以及福建、浙江、江西的某些学者列席,算得上是中等规模的会议。当时的会议气氛比较紧张
略论法家的耕战政策及其历史作用
作者:暂无 来源: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作用  地主阶级  历史借鉴  中央集权  农战政策  封建制度  汉武帝  奴隶主贵族  张居正  王安石 
描述: 法家的耕战政策,又称农战政策。它是历代法家政治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以保证封建制确立和巩固的基本政策。当前,研究法家的耕战政策及其历史作用,不但能够为我们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提供历史借鉴,并且对于进一步揭露与批判林彪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深入开展批林批孔运动,也是十分必要的。
略论周公制礼和周礼指导原则
作者:商国君  来源:求是学刊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尊尊”  周公制礼  “亲亲”  指导原则  天子诸侯  成王  礼记  等级制  嫡长子继承制  武王 
描述:略论周公制礼和周礼指导原则
姹紫嫣红 争奇斗艳——略论《牡丹亭》多元化的舞台演出
作者:曹树钧  来源:戏剧丛刊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舞台演出  多元化  莎士比亚  汤显祖  艺术史  中国  昆曲 
描述:比喻.实际上是说莎土比亚、曹禺、汤显祖都是不同时期的艺术高峰.他们的作品同样都是人类艺术史上创造的瑰宝。[第一段]
汤显祖“情本体”文艺美学思想略论
作者:李颖  来源: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情本体  情本体  美学思想  美学思想  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  感性主体  感性主体 
描述:作为中国明代著名的戏剧家、文学家汤显祖认为,情感是人类的自然本性,应该任其自然抒发和表现。同时,情感也是艺术产生的根源,只有在艺术中,情才能得以很好地抒发和表现。因此,情本体论是汤显祖文艺美学思想的核心体系。
明清传奇中丑角文学形态略论
作者:陈志勇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清传奇  丑角  文学形态  剧作家  语言风格  情节  柳敬亭  语言变迁  戏曲创作  汤显祖 
描述:明清传奇中丑角文学形态略论
略论《邯郸记》中的卢生
作者:王允亮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邯郸  南柯记  现实基础  人物形象  下层士人  吕洞宾  荣华富贵  枕中记  临川四梦 
描述:略论《邯郸记》中的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