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褒禅山记》主题小议
-
作者:张玉佳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褒禅山 深层思考 分析理解 内在联系 可译 外物 散文 人生 翻译
-
描述:内在联系"。这三者之中,"志"可译为志向,"力"译为能力,"物"则译为外物。照此翻译,志、力物三者具备那么就可到达艰险且遥远的地方联系
-
落木千山天远大
-
作者:张梦 张九玉 来源:青少年书法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庭坚 太和县 千山 苏轼 王安石变法 澄江 知音 政治 长笛 作者
-
描述:登快阁(1)宋·黄庭坚痴儿(2)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3),青眼(4)聊因美酒横(5)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6)。
-
读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
作者:高深 来源:小品文选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石洞,是举着火把走向洞的深处的,愈往里走愈艰险,所见也愈奇妙。
-
褒禅山重走王安石的游记路
-
作者:李垚 来源:博物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记 文学 文学作品 当代作品
-
描述:在历史上,大凡名人去过、又留下诗篇游记的地方,往往都出了名——琅琊山因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天姥山因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褒禅山,这座王安石偶然游历的山脉,也因他留下的《游褒禅山记》,成为无数
-
孤高奇逸 缅邈幽深:评石谿的典范之作《秋山晴岚图》
-
作者:潘文协 来源:老年教育(书画艺术)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牛首山 明末清初 简朴生活 南京 风格 成熟期 曹洞宗 高峰期 报恩寺 画面
-
描述:位高僧,就是明末清初野
-
千古风流数临川:评罗传奇、张世俊主编的《临川文化史》
-
作者:白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一些时候。根据目前考古发现,远在新石器时期,临川区域就有先民活动。这一地区是中国有名的才子之乡、文化之邦,自古以来“山川融结,舟车云集,控带闽越,襟领江湖”,“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公元七世纪初,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所云“光照临川之笔”,原指东晋时在临川任过内史的古诗人谢灵运,或指任同一职的古书法家王羲之。谢灵运是中国山水诗歌的鼻祖,也是临川文化的最早播种者;而王羲之“专心苦练以成名”的学习态度和学业成就,更对后世临川士于起着勉励的巨大作用。不知中华大地是否特别钟情于临川?三个世纪后,王勃的话得到了应验。从北宋起,临川文化显彬彬之盛,人才辈出,光照学坛,风流千古(隋唐五代临川没出现什么大人物,但大书法家颜真卿、大诗人戴叔伦、大词人冯延已在此为官做宦)。“北宋词坛的报春花”曼殊及其子晏几道,被列宁誉为“十一世纪时的...
-
一例曹雪芹所厌弃的才子佳人小说标本(评清抄本《孤山再梦》)
-
作者:张清河 来源: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才子佳人小说 曹雪芹 《红楼梦》 孤山 八股文 中国小说 《牡丹亭》 “才子佳人” 雨林 武侠小说
-
描述:此一语破的地指出这类小说的通病,足见曹雪芹艺术见解的不同凡俗,同时也让我们领悟到,《红楼梦》惊人的艺术成就的取得也是与作者这远远高出时人一筹的艺术识力分不开的。今天我们读了《红楼梦》再去读这类小说,如果不是出自特殊的用意,真是令人昏昏欲睡了! 我们都很鄙薄“八股文”,但是六七十岁以下的人见过八股文的就绝少了,那鄙薄多是口耳相传的。于一般人来说,如此倒也无妨,但涉猎“古文”的人却仍以见识一二解剖一二为佳。近年来也偶见有剖析“八股文”的文章,不过似乎目的不全在“批判”,颇有让人一见其行文的某些功力的意图,那是对当前文风中的某些浅薄之处而
-
从结构角度研究古代戏曲史的力作:评许建中的《明清传奇结构研
-
作者:季国平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清传奇 结构研究 古代戏曲 许建中 结构角 戏曲史 《牡丹亭》 情节结构 情感色彩 戏曲作品
-
描述:从结构角度研究古代戏曲史的力作:评许建中的《明清传奇结构研
-
本色当行:一种美学观念的思考:兼评王健武教授美术教育四十年
-
作者:郭德茂 来源:新疆艺术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美术教育 本色当行 美学观念 十年回顾 质的规定性 兼评 “诗画本一律” 装饰性 《牡丹亭》 教授
-
描述:本色当行:一种美学观念的思考:兼评王健武教授美术教育四十年
-
反映特色,求实创新:试评新编《临川县志·才乡纪略》
-
作者:志彬 来源:江西方志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川县志 临川县志 地方志 地方志 评论 评论
-
描述:反映特色,求实创新:试评新编《临川县志·才乡纪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