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趣引导,培养能力:拼音教学反思
-
作者:张晓红 来源:新课程学习(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讲故事 拼音教学 进课堂 老师 语言文字 引导学生 刘绍棠 合作学习 培养能力 教学反思
-
描述:读过刘绍棠先生的《老师领进门》一文,心中便有了几分崇敬,几分冲动,老师以讲故事的形式使孩子们走进了文学的天堂。如何能让一年级的孩子走进课堂专心学习呢?我想一定要像这位老师一样让枯燥的语言文字变成鲜活
-
课堂应是学生充分展示的舞台
-
作者:崔其升 来源: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尊重学生 课堂 展示 学习动力 老师 成就感 释放能量 积极性 激发 机会
-
描述:学生在被关注的情况下,能够获得展示的机会,他们就会做足功课,精心准备,激发自身的学习动力,不断在展示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
首届“中华杯”中小学生传统文化知识大赛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高二、高三年级)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传统文化 中小学生 知识大赛 王安石 教育实践研究 错误 中华书局 活页文选 老师 聊斋志异
-
描述:主办单位:中华书局"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研究"总课题组为了全面普及传统文化知识,增加中小学生传统文化积淀,并更好地推动"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向纵深发展,中华书局与"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研究"总课题组联合主办首届"中华杯"中小学生传统文化知识大赛。
-
习作,应是孩子心灵的歌唱
-
作者:徐宝芹 孙学桢 来源:山东教育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写作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 作文教学 桂花 心灵 关注现实 引导学生 学生实际 老师 蝴蝶
-
描述:桂花的香味,甜甜的!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
斯人已乘黄鹤去 长安画坛呈寂寥
-
作者:岳德功 来源:西北美术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老师 研究生 五十年代 画坛 长安画派 美术学院 黄鹤 学生 国画 创作
-
描述:西安美院举校同悲,长安画坛同仁垂泪。看到陈老师的家属们泪眼婆娑,我们也潸然泪下。法国思想家卢梭说:我们纪念一个人,是因为他具有值得我们纪念的品质。陈忠志老师就具有这些值得我们尊重的品质。这些优秀
-
刘绍棠一二事
-
作者:午桥 来源:海内与海外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老师 副刊编辑 法制报 信仰者 企业家 回忆 胡同 眼睛 朋友
-
描述:记得绍棠老师逝世那年(他本来不应该这么早走的),朋友们说你应该写点东西,因为绍棠老师生前很器重你。是的,闭上眼睛就会回忆起十多年前:那时我刚刚到《北京法制报》做副刊编辑;去他光明胡同的小
-
爬着回来
-
作者:暂无 来源:教育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朱熹 理学家 针锋相对 老师 观点 南宋 学生 不合 信条
-
描述:训谕到朱熹那里去听讲。他不是那种头脑通达的人,对朱熹那一套"宏旨奥义"不能理解,听
-
作文的矫正应是心灵的矫正
-
作者:樊小园 来源:考试周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作文教学 引导学生 学生作文 老师 心灵 美好人格 人格教育 文章 批评 教师
-
描述:钱理群教授说:培养一个人怎样写作,在另一个意义上就是培养一个人怎样做人。我非常赞同这一观点。作文教学从来没有和人格教育分开过(这里所说的人格是指道德品质)。在完善学生作文的同时,也必定在完善学生的心灵。然而,我遗憾地看到,美好人格正在学生的作文中遗失。
-
哭笑不得的历史问答
-
作者:暂无 来源:故事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毛 老师 历史课 王安石 欧阳修 诸葛亮 课堂气氛 下午 慈禧 恺撒
-
描述:下午第一节是历史课,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兴致勃勃。一个外号叫"三毛"的同学却趴在课桌上呼呼大睡,老师十分生气,就把三毛叫了起来。老师问:"你说,王安石和欧阳修有
-
美丽语文 诗意人生:记特级教师、宿迁市中学语文教研员朱京霞
-
作者:蔡宏振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宿迁市 语文教研员 语文教育理念 江苏省 诗意人生 语文素质教育 中学语文教学 老师 高中语文 特级教师
-
描述:省基础教育先进个人、江苏省高中语文新课改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主编《走进文学课堂》《高中语文素质教育新教案》《高中语文素质教育新学案》《新课标语文基础知识解读》等10余部书籍,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