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5474)
期刊文章(4523)
会议论文(80)
学位论文(8)
图书(7)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0044)
地方风物 (31)
地方文献 (7)
才乡教育 (6)
宗教集要 (3)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4(5500)
2013(228)
2012(287)
2011(301)
2010(238)
2008(259)
2005(195)
2004(164)
2001(164)
1995(121)
按来源分组
深圳特区报(25)
城市金融报(5)
梅州日报(4)
中国汽摩配(2)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1)
中国经贸(1)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1)
重庆行政(公共论坛)(1)
文学界(人文)(1)
中国食用菌杂志(1)
建设生态文明 谱写绿色华章
作者:刘俊杰  来源:内蒙古林业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建设生态文明  相结合  凉城  蛮汉山  农田防护林  开拓创新  退耕还林  马头山  天然林保护  防护林建设 
描述:"毓秀的蛮汉,玲珑的马头山,拥抱着碧海绿川。金色的霞光,汇祥寺的钟声,伴着微风渔舟唱晚……"。在蛮汉山脚、岱海湖畔,一代又一代勤劳智慧的凉城儿女前仆后继,开拓创新,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凉城
先秦文化中的生态文明观念
作者:刘世芮  来源:社科纵横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生态文明  人与自然的关系  先秦文化  中国文化  合谐发展  《周礼》  “天人合一”的理想  自然界  自然资  管理体系 
描述:先秦文化中的生态文明观念
面具、神器及其他──三星堆文明中的郊祀之礼
作者:庞永臣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星堆文明  殷墟卜辞  《周易》  面具  《蜀王本纪》  神器  遗存  铜人  《周礼》  郊祀 
描述:缺的物证。
文明之根 探风俗之源
作者:黄永年  来源:寻根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明之根  黄永年 
描述:文明之根 探风俗之源
经济变革与宋代工商业文明的加速成长
作者:葛金芳  来源:河北学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  政治基调  经济变革  兵制改革  科举改革  王安石变法  启示 
描述:币、商业、信用、海外贸易等诸多工商业文明因子,雇佣劳动、包买商惯例、商业信用、集资合伙等新生事物均有踪迹可觅.张其凡认为,宋代兵制改革的特点突出表现在:军队的职业化、雇佣化;军权直接隶属于皇帝,军队
浅谈学校“因材施教”管理策略
作者:苏志强  来源:福建教学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因材施教”  学校管理  个别差异  教育家  陆象山  叶圣陶  学生 
描述:。随着时代的发展、理念的更新,“因材施教”在学校管理中又有新的变化。
高校管理工作中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条件
作者:武寿春  来源:盐城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高校管理  个性特点  个性倾向  形成条件  工作中  高校教师  全体教职员  高等学校管理  王安石  教职工 
描述:高校管理工作中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条件武寿春人际关系是指在一定的群体中,通过交往形成的,由个体的个性进行调节,并伴随有情感上的情意与否的人与人之间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这种心理关系在人们日常的工作、学习
李觏管理思想的现代意义
作者:陈国生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李觏  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  管理思想  管理思想  现代化  现代化 
描述:李觏管理思想主要的特征是强调群体至上 ,强调和谐。西方现代管理理论则强调个人至上 ,强调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李觏与西方在现代管理中各自特点和它们之间的差别比较可以发现 ,李觏管理思想在中国
中国传统社会基层管理的模式
作者:刘永华  来源:福建学刊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社会基层管理  中国传统  基层社会  社会组织  管理组织  社会变迁  明清时期  “修齐治平”  乡村控制  《周礼》 
描述: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的“相保相守”的统制体系之中,可见在儒家的政治模式中,并非否定了家国之间中间状态(亦即“社会”之本义)的存在根据,而是早就设定了这一状态,并且,由于这一状态比起宗法组织更可能构成对国家挑战的某种渊薮,提出了在此状态中进行严格统制的必要。作为先儒发表自身政治主张的著作,《周
叶适管理思想研究
作者:汪圣铎  来源:浙江学刊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法度  宋孝宗  王安石  朱熹  书卷  北宋末年  思想研究  统治者  叶适  科举 
描述:,而今以多为累;自昔之所患者,兵不多也,而今以多为累;自昔之所患者,法度疏阔也,而今以密为累;自昔之所患者,纪纲纷杂也,而今以专为累”。在这四条之中,最重要的是纪纲以专为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