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25)
报纸(159)
学位论文(7)
图书(3)
会议论文(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63)
地方文献 (21)
红色文化 (4)
非遗保护 (3)
才乡教育 (2)
宗教集要 (2)
地方风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4(46)
2012(32)
2011(37)
2008(23)
2005(12)
1990(8)
1987(5)
1983(4)
1981(6)
1947(2)
按来源分组
其它(9)
艺术百家(6)
戏曲艺术(3)
江苏中医杂志(2)
文学评论(2)
黄梅戏艺术(2)
中国企业报(1)
民声报(1)
小学生导刊(中年级)(1)
南腔北调(1)
凤阁教授应用藿朴夏苓汤验案3则
作者:许冠恒 杨道海  来源:新中医杂志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藿朴夏苓汤  藿朴夏苓汤  红斑狼疮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系统性  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  胆结石  胆结石  手术并发症  手术并发症  凤阁  凤阁 
描述:凤阁是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著名中医教育学家、中医温病学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授行医、从教60余载,学识渊博,经验丰富,临证擅长应用藿朴夏苓汤治疗内科杂症,屡有效验。笔者随师应诊
为何缘不能圆:试从《半生缘》与《啼笑因缘》里顾曼桢和凤喜
作者:王慧  来源:青春岁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命运  命运  悲剧  悲剧  出路  出路 
描述:缘即如风,来也是缘,去也是缘。已得是缘,未得亦是缘。曼桢与凤喜都没能把握住属于自己的缘,终究只能成为一段过去,一段回忆。但是她们所体现出来的不同命运为何会走向同一种结局,这是值得我们探讨的。
安全工作贵在创新——记七都镇安监所所长凤林
作者:樊秋华  来源:江苏安全生产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安全工作  所长  创新 
描述:一位上任两年半的镇安监所所长,安全工作却已做得头头是道,安全举措创新不断,多次引来同行考察取经。他就是七都镇安监所所长凤林。[第一段]
水规总院凤生副院长在CWQCC 2005年度认证工作沟通
作者:暂无 来源:水利技术监督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水利行业  认证认可工作  标准化工作  中水源禹质量体系认证中心  质量管理  中国 
描述:一年来的好经验介绍出来,也可以把人家的经验学一下,可以促进下一年度认证的效果,这是非常必要的。
萧山朱氏藏砚 第十七 凤藏诗砚
作者:朱传荣  来源:紫禁城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五言诗  五言诗  江阴  江阴  隶书  隶书  珍珠  珍珠  钟形  钟形  萧山  萧山  随园  随园  新水  新水  圆融  圆融  蔷薇  蔷薇 
描述:砚宽一二·二、长一九厘米。砚面琢为钟形,上敛下阔,砚背镌五言诗一首,隶书。署「江阴沈凤」四字行书,凤「字」方印。题识:秋露珍珠滴,还从棐几探。
不同的性格, 同样的悲剧:浅析凤喜和冯玉如爱情悲剧之异同
作者:王镕鑫  来源:青春岁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凤喜  冯玉如  爱情悲剧  社会环境  性格 
描述:《啼笑因缘》中的凤喜和《落霞孤鹜》中的冯玉如在当时处在钱权强势的时代,受时代的压迫造成了各自的爱情悲剧,她们的悲剧也与自己的身份地位有关,不同的是凤喜自身虚荣、贪图钱财的小市民习气也是她爱情悲剧
传承文脉 魔幻现实:谈从唐代既济传奇小说《枕中记》到魔幻
作者:刘江元  来源:小说评论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粱梦  历史文脉  舞台剧  枕中记  传奇小说  故事情节  唐代  神仙道化剧  人物形象  汤显祖 
描述:余字的
論宋明儒之内在张力:以宋明理学对杨慈湖之批判为例之分析
作者:黄信二  来源:当代儒学研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杨慈湖  陆象山  心学  理学  儒学方法论 
描述:复杂万千,因此本文将先集中目标并设定探讨范围,以杨慈湖受宋明儒之批评为案例,从不同学者对慈湖的批判中,归结出理学家们的追求价值与对立性的语言背景中的哲学意涵。
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成立地点应是郑
作者:郑芳序  来源:福建党史月刊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有关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成立的地点问题,过去浙江温州和福建宁德两地党史界曾有争议。宁德地委党史研究室认为,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于1935年10月6日成立于福建省寿宁县的郑坑,
杰出的政治变革吕惠卿--王安石变法的副帅
作者:吕荣哲  来源:黑龙江社会科学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吕惠卿  王安石变法  政治变革  《宋史》  司马光  青苗法  《纲鉴易知录》  《续资治通鉴》  熙宁  神宗 
描述:能用者,独惠卿而已。”①吕惠卿的学识渊博,欧阳修谓其材识明敏,“学者罕能及”②。当时龙图阁大学士 谓其“明习世务,可施有政,为朝廷之用。”③吕惠卿的政敌司马光也不得不承认他“诚文学辨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