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赈饥荒,除豪强,官场上刹歪风 曾巩,被掩盖的能臣
-
作者:晏建怀 来源:环球人物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 欧阳修 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 江西 科举考试 饥荒 古文运动 南丰 散文
-
描述:并献《时务策》。欧阳修见其文笔独特,非常赏识。曾巩的散文成就很高,后人学"古文"多从模仿曾文入手。
-
《游褒禅山记》主题小议
-
作者:张玉佳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褒禅山 深层思考 分析理解 内在联系 可译 外物 散文 人生 翻译
-
描述:内在联系"。这三者之中,"志"可译为志向,"力"译为能力,"物"则译为外物。照此翻译,志、力物三者具备那么就可到达艰险且遥远的地方联系
-
《岳阳楼记》写于庆历四年吗
-
作者:周密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新政 王安石 失败 散文 变法 改革 文史 推进
-
描述:《文史天地》2013年第9期刊登一篇题为《王安石与王雾:推进"变法"的父子兵》的文章,其中写道:"1044年……‘庆历新政’失败,范仲淹被贬职邓州,并在此写下名篇《岳阳楼记》,抒发改革失败的愤懑心情
-
文言文名词活用为动词的判别与翻译例析
-
作者:陆希致 来源:考试(教研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名词活用 一般动词 助动词 翻译 司马迁 代词 王安石 褒禅山 动宾关系 文言文
-
描述:短语的条件下,其中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
缘事论析 警醒动人——《伤仲永》的艺术特色
-
作者:张汉清 方弢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论析 王安石 重要性 后天学习 唐宋八大家 警醒 艺术特色 变化过程 青年时期 文章
-
描述: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文章笔力雄健,识解超群,具有巨大的服人力量。《伤仲永》是王安石青年时期写的一篇短文,它通过方仲永由神童沦为“众人”的故事,论析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文章缘事论析,警醒动人
-
简析宋明时期“成性” 与“复性” 之争
-
作者:丁祯彦 来源:天府新论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伦理道德 唯心主义者 宋明 封建统治 宿命论 复性 理学 王廷相 朱熹 王安石
-
描述:“复性”说,提出了“性
-
宋代散文理论的一个高峰:“三苏”浅论之一
-
作者:余辛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古文运动 散文理论 苏轼 散文创作 三苏 王安石 宋代散文 作家 韩愈
-
描述:窥探作为苏氏家学重要内容之一的苏氏文论的间架及其在宋代文论中的地位。
-
诗的“散文美”新辩——当前新诗发展趋向之弊谈
-
作者:梁锦茂 来源: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散文美 新诗发展 散文诗 自由体 散文化 王安石 内容与形式 诗歌艺术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描述: 一首先,“诗歌的‘散文美’”的提法,根本就不符合诗歌本身这一最为凝炼的文学形式。所谓“凝炼”,这里指的即是诗歌的内容,也是诗歌的表达形式。正如《诗词例话》中说道:“《诗人玉屑》卷六里面提到王安石
-
拈来五彩织锦绣——写景游记散文例说
-
作者:吴静 来源:青春男女生(少年作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记散文 写景散文 登泰山 王安石 写作 描写 作者 基本规律 姚鼐 褒禅山
-
描述:散文,是文学阵营里“轻骑兵”,善写者,纵横捭阖,信手便可成美文。这里就散文中写景游记散文的写作章法说给同学们。虽然说文无定法,但写作的基本规律还是有的。
-
文本中的时间之谜:张锐锋的“新散文”
-
作者:李森 来源:大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本 想象力 云冈石窟 时间 历史学家 王安石 博尔赫斯 历史事件 阅读者 心灵
-
描述:在追忆过去的多种方式中,历史学家的追忆和文学家的追忆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些雄心勃勃的历史学家,为了找到在事件中存在的因果关系,抹去事件表面覆盖的尘埃,使每一个事件都像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穿在不停地向某个方向拉长的时间之线上,让历史的过程熠熠生辉。他们总是绞尽脑汁,从故纸堆、考古发掘的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