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59)
报纸(9)
学位论文(5)
会议论文(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51)
地方文献 (19)
宗教集要 (3)
才乡教育 (1)
红色文化 (1)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4(13)
2012(9)
2008(11)
2007(16)
2001(7)
1996(7)
1994(8)
1987(7)
1986(9)
1985(10)
按来源分组
文史杂志(3)
演讲与口才(2)
文史知识(2)
史学史研究(2)
咬文嚼字(1)
诗刊(1)
中文自修(1)
现代交际(1)
领导科学杂志(1)
姑苏晚报(1)
郑玄《周礼注》"之言"类术语
作者:李玉平  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注》  术语  郑玄 
描述:"之言"类术语是郑玄注释中广泛使用的一类术语,我们这里仅就《周礼注》中该术语的情况作一下穷尽性的调查研究。据我们统计,郑玄在《周礼注》中共使用了53例"之言"类术语,其中"之言"51例,"之为
理论与实际背离的杰作——王安石《读孟尝君传》郭象
作者:暂无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理论与实际背离的杰作——王安石《读孟尝君传》郭象
从李瑞清的书法说起:兼“愚忠”与“高古”
作者:孙洵  来源:书画艺术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瑞清  愚忠  书法  两江总督  新式学堂  教育事业  知名学者  刘坤一 
描述: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初夏,在江宁任两江总督的刘坤一遵奉谕旨,酝酿创设新式学堂。首先是邀约知名学者与关心教育事业的社会名人讨论怎么办学。参与此类具体事项的有张謇(1853年—1926年,字季直,江苏南通人。光绪二十七年
墨池为由,实在“劝学”:曾巩《墨池记》
作者:朱庆和  来源:新语文学习(高中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  风格特色  劝学  作者  书法  遗迹  选题  临川  委婉含蓄  平实 
描述:曾巩《墨池记》借状写墨池为由,其实质在于劝学。本文体现出作者为文从容平实、委婉严谨的风格特色。全文选题虽小,意旨宏大,因事说理,言简意赅,发人深省。
从雇役法王安石变法受挫原因
作者:郭学勤  来源: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雇役法  差役法  王安石变法 
描述:和推行中的失策是王安石变法受挫的重要原因之一。
“抄”不应是惟一的办法——听写教学一得:从果
作者:刘发建  来源:江西教育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学  语文教学  听写教学  识字教学  字音  字形  字义 
描述:“抄”不应是惟一的办法——听写教学一得:从果
《辞源》“三礼”条目疏误例(之二)
作者:骆伟里  来源: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辞源》  “三礼”  中华书局  《十三经注疏》  郑玄注  疏误  《周礼正义》    孔颖达  释义 
描述:笔者先前曾就《辞源》修订本中涉及“三礼”(《周礼》、《仪礼》、《礼记》)内容的某些条目中所存在的疏误,草成短文一篇(《辞源》“三礼”条目疏误例(之一)》,见《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用典寄志 顾盼自雄——王安石《浪淘沙令》
作者:李荣新  来源:阅读与鉴赏(高中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浪淘沙  唐宋古文八大家  文学才能  政治家  托物  古诗词  历史上  英雄  北固亭 
描述:浪淘沙令王安石伊吕两衰翁,历尽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假若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谈笑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王安石作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具有极高的文学才能。同时他又是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改革家。他的诗文深刻刚
《辞源》“三礼”条目疏误例(之十)
作者:骆伟里  来源: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郑玄注  清代学者  古籍出版  中华书局  大学出版社  礼记正义  释义  祭祀  上册 
描述:“豚肩”与“豚膊”相混,并把“豚拍”也视同“豚肩”。今查《辞源》此条所引《周礼·天官·醢人》郑 (玄)注全文如下:“郑大夫、杜子春皆以拍为膊,谓胁也。或曰:豚拍,肩也。今河间名豚胁声如锻 鎛。”(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周礼注疏》上册,第139页。)贾公彦疏:“郑大夫、杜子春皆以拍
《辞源》“三礼”条目疏误例(之三)
作者:骆伟里  来源: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辞源》  “三礼”  北京大学出版社  《周礼》    礼记正义  疏误  《礼记》  孔颖达  卿大夫 
描述:闲来诵读“三礼”(《周礼》、《仪礼》、《礼记》),翻检《辞源》(修订本),时有所获,又有所疑。兹将管见若干,仍条于下(《例(之一)》、《例(之二)》,分别见于《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