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象结构理论与杜丽娘的形象创造
-
作者:姚莽 来源: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艺术形象 杜丽娘 贾宝玉 形象结构 《牡丹亭》 汤显祖 复合体 文学艺术 艺术思维 《红楼梦》
-
描述:形象结构理论与杜丽娘的形象创造姚莽具有戏剧形式美的形象是在人的想象中加以净化后再次投射出来的一种生命。──(英)詹姆斯.乔伊斯:《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象》一、形像结构理论的提出1.没有形象的艺术
-
杜丽娘的矛盾性格:情理的冲突与调和
-
作者:施彩云 来源: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杜丽娘 矛盾性格 情与理
-
描述:《牡丹亭》主人公杜丽娘被视为中国古代传统女性个性解放的代表。其实,在她的意识中,对情爱的追求和对礼教的坚持同时存在,正如她自己所说“鬼可虚情,人须实礼”。这种情与理的交叉与调和并不代表她是绝对反对
-
梅兰芳姚玉芙金山寺,张春彦探母中之六郎,杨宝森童年影,名伶
-
作者:《十日戏剧》编辑部特摄 来源:十日戏剧 年份:193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梅兰芳姚玉芙金山寺,张春彦探母中之六郎,杨宝森童年影,名伶
-
李宝奎之青风亭(分身照),李少春之战太平,尚和玉弟子侯永奎
-
作者:徐云峰君摄赠 来源:十日戏剧 年份:193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李宝奎之青风亭(分身照),李少春之战太平,尚和玉弟子侯永奎
-
吴炳才代表镇委镇府在庆祝宝莲楼建楼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
作者:暂无 来源:古井侨刊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吴炳才代表镇委镇府在庆祝宝莲楼建楼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
梁权暖、何源、钟国常、梅宝贤、陈卓柱、郑梅滚、梁宝相、方焕
-
作者:暂无 来源:恩平公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梁权暖、何源、钟国常、梅宝贤、陈卓柱、郑梅滚、梁宝相、方焕
-
晏殊《蝶恋花》和杜安世《端正好》二词比较分析
-
作者:龙希 来源: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比较分析 西风 燕子 离别苦 山长 长路 明月 “秋” 小令
-
描述:在浩瀚的词海中,我惊奇地读到了两首内容相似,构思相同的小令。这就是晏殊的《蝶恋花》和杜安世的《端正好》。现在,先将这两首词对照排录如下:
-
杜丽娘的东方女子忧郁情结:《牡丹亭》译后感之一
-
作者:汪榕培 来源:外语与外语教学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忧郁情结 杜丽娘 汤显祖 《罗密欧与朱丽叶》 莎士比亚研究 青年女子 白朗宁夫人 人文主义思想 中国文化
-
描述:杜丽娘的东方女子忧郁情结:《牡丹亭》译后感之一
-
情偶缺席与肉体缺席——昆剧《牡丹亭》中的杜丽娘
-
作者:邹平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昆剧 《牡丹亭》 肉体 爱与死 汤显祖 柳梦梅 缺席者 欲望 爱情故事
-
描述:你侃侃而谈。你滔滔不绝。你被你话语的对象深深吸引。 杜丽娘。一个以死而复生的方式刮起爱情旋风的美人,竟使你想起爱与死的不可逆性如何被话语的叙述彻底地解构。 她的故事可一分为二,以死亡为界:一边是走向
-
为爱而死的朱丽叶和为爱复苏的杜丽娘──中外名著为爱殉情的典
-
作者:杨兆秀 左春艳 来源: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莎士比亚 朱丽叶 汤显祖 杜丽娘
-
描述:朱丽叶与杜丽娘都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是反封建、争取个性解放、争取婚姻自由的光辉典型;她们的爱情悲剧既有同情,又有殊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