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西厢记》到《牡丹亭》:表情方式在时代背景下的转变
-
作者:暂无 来源:华人时刊(下旬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牡丹亭 表情方式
-
描述:《西厢记》与《牡丹亭》是元明两个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古代爱情戏中成就最高的两部代表作,这两部作品向我们展示了当时的人文风貌以及婚恋观念,歌颂了爱情在两性关系中的崇高地位,本文将从作品表情方式在语言
-
在古典与现代之间―青春版昆曲《牡丹亭》的诠释
-
作者:邹红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青春 昆曲 白先勇
-
描述: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
《西厢记》与《牡丹亭》爱情描写差异之我见
-
作者:谢倩 来源:大众文艺:下半月(浪漫)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牡丹亭 爱情描写
-
描述:《西厢记》和《牡丹亭》被誉为我国古典戏剧的“双璧”,它们突破了前人关于爱情婚姻的主题内涵,分别成功的塑造了崔莺莺和杜丽娘这两个艺术形象。本文分析了她们各具时代特点叛逆精神和个性特征之于爱情的差异
-
从《闺塾》看《牡丹亭》配角设置的艺术性
-
作者:郭贵灵 来源:甘肃教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闺塾 主仆相
-
描述:牡丹亭》中配角设置的艺术性作一些分析。 一、联系内外场景,创设典型环境 《闺塾》一出讲的是陈最良设馆讲学,杜丽娘在春香的陪伴下前来接受陈腐说教,学馆外是一派大好春光,而陈最良所讲《诗经
-
汤显祖《牡丹亭》案头写作艺术特色探究
-
作者:郭曼 来源:群文天地(下半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案头 至情
-
描述:昆曲作为唱、念、做、打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场上演出与案头写作呈现出水乳交融的关系,《牡丹亭》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唱,追根溯源,离不开汤显祖的原始文学创作,以“情”为主要艺术特色的案头写作同样值得探究。
-
汤显祖《牡丹亭》案头写作艺术特色探究
-
作者:郭曼 来源:群文天地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案头 至情
-
描述:昆曲作为唱、念、做、打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场上演出与案头写作呈现出水乳交融的关系,《牡丹亭》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唱,追根溯源,离不开汤显祖的原始文学创作,以"情"为主要艺术特色的案头写作同样值得探究。
-
喜看兰苑吐新艳(二)
-
作者:唐明星 来源:苏州杂志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最佳组合 昆曲 苏州市 演员 牡丹亭 毕业生 艺术学校 苏昆 观众 性格内向
-
描述:精品!《题曲》描写乔小青病中夜读《牡丹亭》掩卷失声,她从杜丽
-
喜看兰苑吐新艳(一)
-
作者:唐明星 来源:苏州杂志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昆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老师 舞台实践 牡丹亭 领导重视 培养的 演员 苏州市 非物质遗产
-
描述:艺校98届苏昆班,分配到昆剧院已近五年了,五年来,他们在剧院领导重视和老一辈昆剧艺术家的传、帮、带中,勤学苦练和多年的舞台实践,已经从模仿老师的
-
“男旦”与“女同”:戏曲文化新的生态
-
作者:陈均 来源:粤海风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男旦 梅兰芳 大众文化消费 牡丹亭 京剧艺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 概念 李玉 文化符号 艺术家
-
描述:自电影《梅兰芳》于2009年初热映以来,男旦之名再次成为大众文化消费中的一个频频出场的名词。男旦不仅从以往即使是在戏曲中也稍显尴尬和冷落的位置被凸显出来,而且也成为各种相关力量争夺的目标。譬如,一则随《怜香伴》演出单附送的饭馆广告,也写上了国粹盛宴、中国末代男旦、
-
“大流亡”中一“亭”-昆剧《牡丹亭》在海外上演的文化框架
-
作者:寇致铭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美国 美国 演出 演出
-
描述:《牡丹亭》在美国东西岸两地上演,显示了西方对中国高雅文化的全新接受,具有深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