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周礼的历史局限
作者:刘文瑞  来源:管理学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局限性  周礼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描述:成为历代国家治理的样板。至于周公,更是宰相执政的典范。即便不是儒家,面对渗透到朝野上下方方面面的礼仪规范和礼治精神,也不可能完全更弦易张,因为周礼已经具体化到生活细节之中,直到当代,吃饭饮酒的程式,招呼朋友的称谓,无不同周礼有着形形色色的关联。那种试图彻底割断传统的努力,不但会遇到藕断丝连的尴尬,而且会遇到传统的反弹。路径一旦选定,就会形成依赖。 从现代的眼光看,周礼的最大问题是没有给“发展”留出空间。周公制礼作乐考虑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维持社会秩序的安定,却没有给出超越过去的路标。用礼明确社会之“分”,并把这种秩序相对固定化;用乐明确社会之“和”,并给社会添加凝聚力。这一体系确实能使“和而不同”的秩序高度完善,但所形成的稳定和平衡是一种没有新出路的“死循环”。当然,我们不能要求周公就具有“开放社会”的眼光和境界,但我们必须看到“封闭社会”的局限和不足。
与元宵节有关的历史故事
作者:刘继兴  来源:农民文摘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元宵节  典故成语  乐昌  传统节日  爱情故事  王安石  铜镜  历史故事  历史上  袁世凯 
描述:为妻。其时隋军压境,徐德言担心故国灭亡后夫妻离散,便与乐昌公主商定,打破一面铜镜,各拿一半,作为以后相见的凭证,并约定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卖镜于街市,以获得对方的消息。不久,陈果为隋所
历史素材与作文话题
作者:赵玉华  来源: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九年级)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素材  汉光武帝  大树  晏殊  官员  读书  治军  将军  举例  作文 
描述:素材举例:1.东汉光武帝的大将冯异治军有方,作战骁勇,为人谦逊恭谨。在路上与其他官员相逢,他总是把车引到一边让别人先过。每次征战回来,众人争功论赏,他总是避到大树下不置一词,因此被人称为"大树将军"。
石头希迁与曹洞宗对中国佛教文化的贡献
作者:   来源:佛学研究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石头希迁与曹洞宗对中国佛教文化的贡献
从沈括在地理学上的贡献看法家路线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促进
作者:孙寿荫 王梦立  来源: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7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我国古代  天命观  北宋时期  梦溪笔谈  王安石变法  劳动人民  儒家  农田水利  儒法  政治斗争 
描述:地理学上的成就,就是法家路线促进了生产技术发展的一例。
《士礼居藏书题跋记》的学术贡献
作者:周少川  来源:文献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藏书家  题跋  校勘学  宋本  版本目录学家  乾嘉时期  学术价值  校书  王烈  黄氏 
描述:汲古阁、钱氏(钱谦益)绎云楼、王氏(王闻
“顺应是基础,创造是贡献”──记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厦门大学
作者:龚映杉  来源:中国高等教育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全国人大代表  厦门大学  中国国际贸易  中国税制改革  经济全球化  系主任  优化税制理论  诺贝尔经济学奖  不对称信息  国家税务总局 
描述:“顺应是基础,创造是贡献”──记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厦门大学
试论李壁对诗歌笺释学的贡献
作者:周焕卿  来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歌笺释学  《王荆文公诗注》  李壁  王安石 
描述:南宋李壁笺注的《王荆文公诗注》是宋代重要的一部诗歌笺注本。李壁在《文选》式的传统笺释方法基础上,发展了前代的注释之学,主要有三方面的贡献:以史证诗,借注王诗以显史;探求诗歌旨意;从文学角度来评论诗歌
胡应麟在中国文献史研究上的贡献
作者:谢灼华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二酉山房  万历年间  赵用贤  胡应麟  李维桢  典籍流传  旧唐书  源流  马端临  诸子百家 
描述:万历四大博学家之一。诗文得王世贞赏识,并得到王的提携成名。与李维桢、屠隆、魏允中、赵用贤等称“末五子”。著作集有《少室山房类稿》一百二十卷,又《续稿》十五卷。另有笔记杂著《少室山房笔丛》四十八卷流传于世。传记附《明
高尚的品德,杰出的贡献:纪念汤显祖诞辰450周年
作者:刘云  来源:南方文物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玉茗堂四梦  《南柯记》  《邯郸记》  张居正  《牡丹亭》  杜丽娘  申时行  品德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描述:年中举之后,两次进京,均不第。其后,当朝宰相张居正为使自己儿子高登金榜,令人暗中结交富有才华的汤显祖,许以同登甲高魁。汤显祖认为这是人品卑污的丑行,断然拒绝,便又一次名落孙山。1580年他三十一岁时再次赴京会试,张居正的次子又派人前来拉拢笼络,又被汤显祖拒绝,并气愤地说:“吾决不从处女子失身也。”连夜离开京都返家。直到张居正死后的万历十一年(1583),他才获得赐同进士出身的功名,时年三十四岁。其后,新任宰辅申时行之子,又特邀约他同考庶吉士,以便留京任翰林院编修或充各部主事,汤显祖又断然拒绝,情愿当一个京城的礼部观政。 几经仕途波折,倒锻炼了他正气堂堂的崇高品德。万历十二年(1584)8月,汤离京赴留都南京任正七品衔的太常寺博士闲职。别人劝他依附权贵,他仍不予理会,却几乎天天去同来南京讲学的老师罗汝芳讨论性命之学(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