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如镜——对明清时期《牡丹亭》女性阅读的分析
作者:张筱梅  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女性阅读  女性阅读  卷入性理解  卷入性理解  视野期待  视野期待  女性容貌  女性容貌  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 
描述:要因为《牡丹亭》符合了女性读者的期待视野.对爱情的渴望反映当时社会环境下每一个闺阁少女内心隐藏的情感,女性读者通过阅读看到了自己对爱情的渴望,并进而发现了自身的容貌美和青春美,产生了朦胧
从戏剧结构看《牡丹亭形象的复杂性
作者:梁瑜霞  来源: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复线结构  复线结构      复杂性  复杂性 
描述:的维护者、执行者,又是作者理想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正派官吏形象;同时,宝身上还隐约渗透了作者的自我形象
我演日版《牡丹亭
作者:朱惠英  来源:剧影月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我演日版《牡丹亭
再生信仰与西王母神话:、柳梦梅爱情的神话原型及《牡丹
作者:陈劲松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再生信仰  再生信仰  农耕信仰  农耕信仰  西王母神话  西王母神话 
描述:,还原其背后蕴含的神话原型及巫傩意味,并对《牡丹亭》主题作进一步探讨。
寻访郴州""--湘昆名旦雷玲印象
作者:王若皓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印象  郴州  牡丹亭  选择  女主角 
描述:引子: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人生的流程,大体是追寻、选择:追寻、选择。正如昆剧经典《牡丹亭女主角所感慨的:“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万艳同悲奈何天:、林黛玉比较谈片
作者:陈清芳  来源:福建学刊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林黛玉  牡丹亭  《西厢记》  封建礼教  艺术典型  崔莺莺  古典名著  《红楼梦》  评论家 
描述: 和林黛玉,分别为我国古典名著《牡丹亭》和《红楼梦》的女主角。作为反抗封建礼教、追求幸福爱情的成功典型,几百年来,她们与《西厢记》的崔莺莺鼎足而三,始终保持着不衰的艺术魁力,赢得了广大读者
崔莺莺、和王娇娘之爱情观及文化意义
作者:周潇 刘畅  来源: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牡丹亭  《娇红记》  爱情观 
描述:进步的文化意义。
试论崔莺莺、、杨玉环之爱情意义
作者:张玉娟  来源: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牡丹亭  《长生殿》  爱情价值  女性  自我意识 
描述:的。她们对传统封建伦理纲常观念发出了强有力的冲击,体现了男权社会中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是女性个人意识觉醒的反映,这是她们爱情意义之所在。
崔莺莺、、森黛玉三女性的对比认识
作者:陈慧芬 张永波  来源:现代语文(高中读写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崔莺莺    林黛玉  第四册  《西厢记》  牡丹亭  《红楼梦》  人物形象  高中  语文  阅读指导  对比阅读 
描述:崔莺莺、、森黛玉三女性的对比认识
非梦不足表其情,非梦不足达其意:释“梦”重论
作者:郭海鹰  来源:韶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人性  封建专制 
描述:通过以"梦"为重要手段塑造的艺术形象,是作者对于"情"的具有哲学意味的理解的具体表现,也是作者伟大和渺小相结合的思想特质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