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5)
会议论文(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7)
按年份分组
2010(2)
2008(2)
2007(3)
2003(1)
2000(1)
1998(1)
1996(1)
1995(1)
1990(1)
1985(1)
按来源分组
创作评谭(1)
农技服务(1)
肉类研究(1)
农村发展论丛(1)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
中国建设(1)
徽州社会科学(1)
广告导报(1)
雨花(1)
中关村(1)
湖浅读
作者:张先强  来源:政协天地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书院  朱熹  陆九渊  论辩  文化遗迹  哲学观点  铅山县  理学家  穷理 
描述:在江西铅山,有一处闻名天下的文化遗迹——湖书院。800多年前,大理学家朱熹与陆九渊、陆九龄曾在这里相与讲其所闻之学,面对面论辩哲学观点,从而给世人留下鹅湖之会美谈。书院在离县城廿余公里的湖山北麓
朱熹、陆九渊的湖之辩
作者:吉林 宋嗣廉  来源:演讲与口才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朱熹、陆九渊的湖之辩
铝山湖书院
作者:黄庆来  来源:江西教育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鹅湖之会  书院  朱熹  陆九渊  吕祖谦  地主阶级  陆氏  象山书院  宋统治者  白鹿洞书院 
描述: 湖书院建在铅山县的湖山麓。湖山距县城十五里左右,它东望怀玉、西瞰象山,风景秀丽。山上有湖,相传晋朝有一位姓龚的人曾经在此养。因此,后人名之为湖山。 “鹅湖之会”是由吕祖谦发起的。当时南宋
关于“湖之争”的年代小考
作者:陶跃生  来源: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铅山县  陆九渊  中国哲学史  任继愈  年代  江西省  朱熹  记载  书院 
描述:湖之争”是朱熹和陆九渊兄弟因认识上的分歧而产生的一场论争。这件事发生在今江西省铅山县湖书院,又称“鹅湖之会”。近阅任继愈同志著的《中国哲学史》,见其关于湖之争年代,做了这样的记载
湖书院价值谈
作者:俞怡生  来源:南方文物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书院  鹅湖之会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赣东北  唐朝大历年间  陆九渊  “文革”前期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发展史  中国历史 
描述:湖书院价值谈
宗文书院在
作者:方彦寿  来源:文献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书院    铅山县  江东  江西  象山  陆九渊  吕祖谦  理学家  朱熹 
描述: "宗文书院在铅山县湖寺,淳祐庚戌(1250年)江东提刑蔡杭建,奏请于朝,御书今额。盖文公朱先生、象山陆先生曾讲辨于此。"(祝穆《方舆胜览》卷十八)则宗文书院实即湖书院,地处江西铅山县境内。淳熙
神童骆宾王《咏》的故事
作者:竺柏岳  来源:大众心理学杂志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骆宾王  神童  胡应麟  故事  创作过程  浙江义乌  白毛  掌拨  全唐诗  祖父 
描述:)骆宾王出生后不久,他的父亲
神童骆宾王与《咏》诗
作者:竺柏岳  来源:语文月刊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咏  骆宾王  神童  《全唐诗》  胡应麟 
描述:初唐义乌籍诗人骆宾王幼年聪慧超群,《全唐诗》卷79载骆宾王《咏》诗,题下注云“七岁时作”。胡应麟在《补骆侍御传》中说:“宾王七岁,能诗,尝嬉戏池上,客指鹅群令赋焉。应声日:‘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仰止湖,百转徘徊望道心
作者:李海燕 许小轩  来源:江西画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  书院  陆九渊  吕祖谦  论辩  陈亮  理学  道问学  统治阶层 
描述:"湖论辩"是一件彪炳史册,轰动文坛的盛事。不过这件盛事发生的当时,热闹自然是热闹,但到后来便悻悻然有些不欢而散的意味。再后来,在几百年时空里,便一直令中国文人津津乐道。但由此而形成的"会讲
朱熹与陆九渊“湖会”的再思考
作者:孙建滨 刘奎杰 乔万敏  来源: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  陆九渊  湖会”  朱陆之辩  博与约  简与繁  尊德性与道问学 
描述:现;学术辩论是学术繁荣的需要;朱陆之辩彰显和而不同的文化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