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浅析《外科精要》的学术贡献
作者:刘青林 吴积华 刘天骥  来源:中医文献杂志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医外科  《外科精要》  陈自明  痈疽辨证  用药特色  针灸 
描述:精要附遗》,薛己以其所见长之外科学识,对此书全面校注,详加按释,并附载病案。《外科精要》实为中医外科医者的必读之书,足以垂范后世,启迪来者。现浅析其主要学术贡献,以就正于海内贤达。
新安医家对针灸理论贡献举隅
作者:胡玲 唐巍 吴子建 刘广霞 牛淑平 白良川 陈卫华 夏晓红 胡吴斌  来源:中国针灸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安医学  针灸理论  著名医生  杨玄操  汪机  吴昆  吴亦鼎  郑梅涧  徐春甫 
描述:介绍新安医学与新安医家对针灸理论发展的贡献。通过对杨玄操、吴昆、汪机、吴亦鼎、郑梅涧、徐春甫等历代数位著名新安医家的针灸学术思想和特色进行梳理凝练,分析其对针灸理论的阐述和学术传承的贡献,以期挖掘
略论李梴针灸学术思想及其价值
作者:刘静 傅杰 李芳 周步高  来源:中医临床研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梴  针灸学术特点  运用价值 
描述:旴江名医李梴对针灸学术有着独特的见识,其针灸学术思想特点是取穴精简,远取为主;穴分主次,刺有先后;手法重视补泻;按时选穴,流注开穴和灸养防病等,为后世的针灸学术指导起了更加广泛和重大的意义,对后世
徐春甫
作者:长青  来源:山西中医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徐春甫  《内经》  《古今医统大全》  医疗技能  辩证论治  针灸  医学入门  学术思想  临床治验  《素问》 
描述:徐春甫徐春甫,字汝元(或作汝源),明代祁门(今安徽祁门县)人。父亲徐鹤山为“襄府典膳”,暴病早逝,时母已孕,后生春甫,为了追念父亲,因号思鹤,又号东臬。生于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卒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享年76岁。春甫天资聪敏,幼年时从...
中医的眼科
作者:林六梅  来源:中医杂志 年份:195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眼科学  危亦林  白内障  外障  王肯堂  眼病  手法  外治法  针灸  五行 
描述:二十三症;外障四十五症,可算是中医眼科的初步總结。明朝眼科学又迈进了一步,如倪维德病机啓微,把眼病分为一十八因,每因總结其症候(?)并举方治与手法。徐春甫古今医统,不过充实了危亦林五轮八廓之说,并增證为七十二,同时对五轮八廓之说提出了
杨继洲的《卫生针灸玄机秘要》与《针灸大成》
作者:李鼎  来源:上海针灸杂志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针灸大成  杨继洲  针灸文献  杨氏  太医院  医案  卫生  针灸学家  针灸聚英  徐春甫 
描述:载有他1556~1580年间的医案,时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治例中多官场人物。1601年(万历辛丑),
刘韵松儿科验案选录
作者:刘益群  来源: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儿科验案  厚朴花  处方  清解  少商  汗出  鸡苏散  身热  针灸  川贝母 
描述:日诊:身热微恶寒,掌心热,烦躁不宁,汗出,小便赤,口渴欲饮。乃伏邪受暑湿之引而发,故烦热汗出。当清解为治。 处方:青蒿、川贝母各3g,生鳖甲、茯苓、天花粉、厚朴花各6g,白扁豆头九朵。一剂知,二剂已。
谈《世医得效方》的灸疗特色
作者:黄世福 蔡国弘  来源:江苏中医药杂志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灸疗  效方  灸法  危亦林  骨伤科  灸治  特色  元代  医学  针灸 
描述:编纂,分十三科记述,其中对骨伤科病症治疗,尤多发挥,在针灸疗疾方面,亦有不少
砭木疗法简介
作者:张斯特 张斯杰  来源: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手法  十字架  疗法  外用药  中医内治法  针灸  治疗方法  徐春甫  一指禅  用力 
描述:先祖母郭贞卿医师(1892年~1983年)除精中医内治法外,更擅针灸,颇有一指禅功夫,临证常针灸药治并用,积有丰富经验。尝说:“前贤徐春甫云‘针灸药因病而施治者,医之良也’,良工不废外治,观扁鹊治虢
徐春甫“慎疾慎医”的养生主张
作者:张永芳  来源:长寿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徐春甫  养生主  《古今医统大全》  “治未病”  学术观点  辨证加减  圣人  代名  针灸  加以预防 
描述:徐春甫,祁门(属安徽)人,明代名医,字汝元、汝源,号思鹤,又号东皋,少通儒学,后因多病,就学于名医汪宦,遂成一代名医,后授太医官。他认为医家应兼通针灸、药物,用药不可拘泥于古方,应辨证加减药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