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伤仲永》教学谈
-
作者:石泽镒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学 有补于世 伤害 理解 抒情为主 异能 钱币 作者 全文 王安石
-
描述:一、从“伤”说起《伤仲永》,题目中的“伤”字应该怎样理解?通常都将“伤”理解为“哀伤、惋惜”之意,认为《伤仲永》一文,旨在为方仲永的不务学而哀伤、惋惜!但观《伤仲永》全文,却并非以抒情为主,而是以叙事为主,辅之以议论。所以,我认为,题目中的“伤”应该理解为“伤害”,意即“遭到伤
-
浅谈《泊船瓜洲》的教学
-
作者:张有传 来源: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气象 王安石 三个方面 教学 泊船 执政 表达 辞职 重返 理解
-
描述:《泊船瓜洲》是王安石推行新法,被迫辞职回乡路过瓜洲时,怀念金陵故居所写的。它表达了诗人在南归途中,看到实施“新法”后带来的新气象,想再接再厉,重返朝廷执政的意愿。教学时,可抓住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抓重点字词,理解叙事诗句。这首诗的头两句
-
“上戏”附属戏曲学校“昆五班”教学汇报演出
-
作者:忆斯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汇报演出 戏曲学校 教学 平均年龄 牡丹亭 长生殿 折子戏
-
描述:《牡丹亭·游园惊梦》、《长生殿-酒楼》、《玉簪记·琴挑》、《孽海记·下山》……一段段文武经典折子戏,由一群平均年龄仅14岁的小不点表演起来,倒也不紧不慢、有板有眼。这60位被称为昆五班的学员,是上海戏曲学校时隔20年后又
-
小语创新教学“六趣”谈
-
作者:魏鸿玲 来源:辅导员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 激发学习兴趣 创新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课本 学生学习 课文 王安石 培养
-
描述: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抓住课文导入这一环节。导入新课时,形式要新颖有趣,具有启发性,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
-
由浅入深,解读人物形象--《师恩难忘》教学心得
-
作者:刘敏华 来源:新课程学习(上旬)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物形象 学生 老师 讲故事 刘绍棠 乡土文学 课文 解读 预习 教学心得
-
描述:篇课文预习好了?""好了。"学生个个回答得胸有成竹。看来所备的第一课时的教案要修改一下了。看着学生的样子,我灵机一动:"那你们能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
中心实验室应是教学、科研、服务三位一体
-
作者:严衍禄 来源:实验技术与管理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心实验室 三位一体 教学 大型仪器 研究生 科研水平 相适应 技术设备 光谱仪 装备
-
描述:个应用实验室。但学校的教学与科研水平的提高是逐步的,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及人员的素质等方面也都与上述变化不相适应。本文讨
-
元明清文学的特点和教学刍议(下)
-
作者:邹自振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元明清文学 明清戏曲 作品 教学 小说 昆腔 清诗 汤显祖 发展史 《西厢记》
-
描述:一、元明清诗文的研究是薄弱环节 元明清文学的教学,依赖于元明清文学研究的成果。对汗牛充栋的元明清文学作品,我们的研究,还是非常肤浅的。本文的上半部分(载本刊一九八五年第二期),我们论述了元明清文学
-
杜甫《登高》的诵读赏析式教学
-
作者:张小平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登高》 教学 赏析 诵读 杜甫 沉郁顿挫 代表作 胡应麟
-
描述:《登高》是杜甫律诗的代表作,写景苍凉阔大,抒情沉郁顿挫,格律精细工整。胡应麟说:"精光万丈,力量万钧","为古今言律第一"。教学《登高》,要抓住"诵读诗句、赏析联想、感悟升华"几个环节进行。
-
含英咀华,词海徜徉:《如梦令》教学三部曲
-
作者:赵巧玉 来源:考试周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清照 三部曲 中国文学史 文字 女词人 教学 阅读 王安石 朴素 情感
-
描述:在欢快、清新之余,又让人读出文字背后一些历史的沧桑。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我开始了
-
“读写双赢”教学例话(五):专题之“花季悟爱情”
-
作者:赵谦翔 来源:语文教学研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爱情 读写 专题 教学 绿色教育 《西厢记》 《牡丹亭》 《红楼梦》
-
描述:没有话语权吗?以功利为本漠视人性的灰色教育,让花季学子掩耳盗铃地回避现实的爱。唯有张扬以人为本的绿色教育,才能让他们直面现实人生,坦诚地观情赏爱,谈情说爱,评情论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