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牡丹亭》评点的传播学意义
-
作者:王省民 黄来明 来源:四川戏剧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评点者 传播学 文本传播 传播速度 批评视角 审美感受 资料汇编
-
描述:《牡丹亭》问世后,文人们就热衷于对它的评点,这是表达他们对该剧欣赏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同时,通过文人的评点解读,帮助一般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作品文辞曲意的精妙之处,获得与
-
毛泽东评点《资治通鉴》
-
作者:暂无 来源:湖南党史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毛泽东 《通鉴》 司马光 《资治通鉴》 《史记》 王安石 动摇不定的人 司马迁 政见不同 经验教训
-
描述:毛泽东评点《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我国北宋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毛泽东十分喜爱这部书。他的藏书中既有《通鉴》的线装本,也有标点平装本。出差视察随身携带《通鉴》,休息
-
论明清时期《牡丹亭》的闺阁传播
-
作者:张筱梅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 《牡丹亭》 《牡丹亭》 闺阁读者 闺阁读者 传播 传播 评点 评点
-
描述:评点者不同的重情特点.
-
家传户诵满浙江:《牡丹亭》在浙江戏曲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
作者:徐宏图 来源: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改编 改编 评点 评点 演出 演出 模仿 模仿
-
描述:汤显祖于浙江遂昌任上创作的《牡丹亭》因弃官而携回江西临川玉茗堂首演,从此轰动全国文坛曲界。其中对浙江曲坛的影响尤大,或改编,或评点,或演出,或模仿,影响之深远,自明至清,未曾稍减。本文即探讨其盛况
-
汤显祖《玉茗堂评花间集》新论
-
作者:郭娟玉 来源:文学与文化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花间集 玉茗堂 评点 词
-
描述:十八年乌程闵氏朱墨套印本,完整观照汤评的内容,并从《玉茗堂评花间集序》上溯欧阳炯《花间集序》的词学观点,深入掘发汤显祖论词的精神与特色,以见其承袭与新变。
-
文本在评点传播中放大:以《牡丹亭》的评点为考察对象
-
作者:刘毅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戏剧文本 戏剧文本 评点传播 评点传播
-
描述:值及其意义。
-
论《牡丹亭》文人评点本的"文体"自觉
-
作者:涂育珍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文人评点 文人评点 文体自觉 文体自觉
-
描述:在戏曲批评史上,《牡丹亭》的批评有很重要的地位,其中评点是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本文从文体自觉的角度分析了文人对《牡丹亭》的评点,着重探讨了文人评点本中对戏曲文体特征的认知.
-
《威尼斯》设计:刘绍 评点:何以聪
-
作者:暂无 来源:上海教育(中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威尼斯》设计:刘绍 评点:何以聪
-
“历代名家绝句评点”丛书出版
-
作者:张明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绝句 代名 王英志 艺术特征 题材与风格 艺术特点 永久的魅力 创作背景 民族文化 偶句韵
-
描述:“历代名家绝句评点”丛书出版
-
试论明代汤评本的戏曲评点特色
-
作者:涂育珍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戏曲评点 批评理论 明代 评点本 异梦 戏曲创作 关目 贾似道 红梅
-
描述:明代的戏曲评点文献由于署名情况特别复杂,考察汤显祖的戏曲评点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便是确认评点者的真伪。但究竟是否汤显祖本人所评点的问题,由于史料的匮乏,目前尚无确论。研究者需一面对这些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