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454)
期刊文章(68)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12)
地方文献 (8)
才乡教育 (1)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4(306)
2004(4)
2003(1)
2001(4)
1993(2)
1992(1)
1991(1)
1989(4)
1987(2)
1980(1)
按来源分组
中国记者(3)
传媒观察(3)
新闻三昧(3)
新闻记者(2)
新闻前哨(2)
新闻战线(2)
记者摇篮(1)
新闻与写作杂志(1)
群众(1)
台湾工作通讯(1)
“我们记者应是美的使者”——记穆青重访新疆
作者:武纯晨  来源:中国记者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穆青  新疆  吐鲁番  记者  执着追求  葡萄  赛里木湖  发现美  新闻战线  新闻事业 
描述:的精神。“我们记者应是美的使者”这是穆青在自治区新闻单位领导同志座谈会上讲的一句话。在新疆的日子里,他处处显露出记者的才华,努力发现美,精心追逐美。
文,与众不同 人, 与众不同——记人民日报记者刘衡
作者:邵建武  来源:中国记者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衡  人民日报  反右派  记者  好新闻  资料室  陕甘宁边区  右派分子  小说  毛主席 
描述:许想象力,在几乎杜绝想象的新闻单位,几年来,这种能力萎缩了不少,但还残留着一些。因此,当我骑车穿行在初春的太阳遍洒的长安街上时,还一任想象之
海南新闻时事评论员、记者柳明:转变态度应是第一步
作者:暂无 来源:今日海南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负面新闻  态度问题  时事评论员  海南  记者  信任危机  制度改革  公开透明 
描述:笔者认为要先解决导致危机出现的自身态度问题。
课堂提问“五性”
作者:陈吾元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课堂提问  针对性  思维特点  吸引学生  设计问题  王安石  文学家  思想家  实际出发  宋代 
描述:1、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即从教材的实际出发,切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规律,来设计问题、提出疑问。宋代思想家,文学家王安石曾说过:“问之不切,则所听之不专;听之不专,则其取之不固。”(《书洪范传后》)道出了
也谈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
作者:周华华  来源: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课堂提问  语文  课堂教学  著名学者  教育家  陆九渊  陶行知 
描述:学中,
语文课堂中的提问技巧
作者:宁新勇 王小海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诱发学生思维  提问技巧  课堂提问  北宋文学  王安石  设置问题  培养学生  语文课堂  艺术技巧  实际教学 
描述: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在《书洪范传后》中说:问之不深,则其听之不专;思之不深,则其取之不周。可见,问,是要讲究深度和艺术的。在实际教学
语文课堂提问艺术探微
作者:杭育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课堂提问艺术  语文导读法  学生智力  特级教师  学生思维  方式方法  王安石  文学家  “问”  钱梦龙  启发性 
描述:深刻的启迪。十多年来我在语文课堂提问的方式方法上作了有益的探索。现就点滴体会,略陈管见。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效能
作者:赵正大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课堂提问  语文课堂  学生发展  著名学者  陆九渊  陶行知  挑战性  布鲁纳 
描述:一.明确课堂提问的能力层级 通常阅读能力分为五个层级:认读能力、解读能力、分析能力、应用能力和欣赏评价能力。
历史课堂提问艺术初探
作者:李铁军  来源:历史教学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提问艺术  历史课堂  教学过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王安石变法  地理环境  课堂提问  历史教学  美国内战  培养学生能力 
描述: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进行思维的一种最经常、最普遍的手段。艺术性的课堂提问能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课
教师的提问应是“桥”是“梯”
作者:朱国勇  来源:中国人民教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显然围绕后者恰当提问才能给学生搭起通向目标的“桥梁”。 二.老师的问题是否注重了艺术性、逻辑性,是否忽略了学生的阅读心理 阅读是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构建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