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00)
报纸(43)
会议论文(2)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28)
地方风物 (10)
非遗保护 (3)
地方文献 (2)
才乡教育 (2)
宗教集要 (1)
按年份分组
2013(10)
2011(9)
2010(10)
2008(9)
2007(7)
2006(7)
2000(7)
1996(3)
1994(2)
1987(3)
按来源分组
人民日报(3)
中国远程教育(1)
农村百事通(1)
科技中国(1)
老区建设(1)
科学中国人(1)
艺术.生活(1)
凉山日报(1)
通信世界(1)
科技致富向导(1)
养殖户陈郁一口鳖塘的致富经
作者:姜斌  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致富  生态养殖  油漆工  鱼鳖混养  山羊饲养  养鳖  甲鱼  启东市  江苏省  养殖技术 
描述:江苏省启东市王鲍镇更新村陈郁在20多亩的养殖园内养鱼喂羊,科学致富,在当地传为佳话。陈郁养殖致富,也曾有过曲折。13年前,做油漆工的陈郁面对市场上的天价甲鱼怦然心动:何不回老家养鳖致富。主意拿定,陈
苗农们的领路人:吴会永
作者:德馨  来源:花木盆景(花卉园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辛庄  经纪人  苗木产业  新品种  国槐  金叶女贞  跟风  大叶黄杨  种植结构  致富 
描述:己闷声发财的人,而是处处为苗农们着想。苗农们认为,吴会永的好不仅体现在他当经纪人能一碗水端平,不坑人、害人,更重要的是他能领导苗农们致富。大辛庄镇的苗农们一般都是单家独户的种苗子,有跟风种植苗木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应是致富
作者:胡逢吉  来源: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应是致富
第五届中国木材保护大会将于12月在昆明举行
作者:暂无 来源:国际木业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木材保护  保护行  大会  昆明  发展趋  技术  中国  科研院  高等院校  相山 
描述:由木材节约发展中心与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木材防腐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中国木材保护大会将于2010年12月17日-19日在昆明举行。中国木材保护大会已成功举办四次。本届会议将回顾我国木材保护行业发展成就,分析当前影响行业发展
金牌工人——记湖北省劳动模范、乌龙泉矿车工王英
作者:王开平  来源:武钢政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车工  工人  外加工  备件  金牌  加工的  机械设计基础  机械制造工艺学  工区  技术 
描述:金牌工人——记湖北省劳动模范、乌龙泉矿车工王英
中国制造应是策略中国经营才是战略
作者:刘瑞旗  来源:连锁与特许·管理工程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制造  经营能力  中国经济  消费者心理  战略  中国发展  品牌支撑  经营才能  技术  情感 
描述:中国制造的突围之路在于,我们是不是可以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经营?只有中国经营才能富强中国,才是中国发展的战略。
说酱
作者:木公  来源:商讯商业经济文荟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急就篇  菜肴  肉酱  技术  腌制  汉代  烹调  蚂蚁  周礼  原料 
描述:酱,是我国发明的,早在三千多年前,制酱技术已出现了。《周礼·宫伯》记载王室“酱用二百有二十瓮”,可见,周代贵族享用酱类制品是很多的。早期的酱是用牛、羊、獐、鹿、兔、鱼、虾、蚂蚁、蝉等动物蛋白作原料
网络新闻编辑应是复合型人才
作者:贾洪波 张玉玲  来源:记者摇篮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闻编辑  网络媒体  复合型人才  新闻网站  编辑人员  网站内容  技术  高低 
描述:随着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已经由最初的技术为主,走到了内容为主的阶段,一个网站是否能长久生存下去,编辑人员的素质高低占了很大比重。人们浏览一个网站一般情况下不是来看网站的技术高低的,而是浏览信息
铁色百合绽津门:记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铁建十六局集团二公司
作者:邓昆伦 王立武  来源:神州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总工程师  天津地铁  盾构机  百合  国铁  技术  硬骨头  建筑业  业主  面临危机 
描述:在男儿驰骋的建筑业,她巾帼不让须眉,从测量工到技术负责人再到总工程师,用她一生最美的青春年华,书写了一段段传奇。在工程面临危机时,她挺身而出,同时担任四个标段的总工程师,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
刘绍禄靠造林和种养致富
作者:黄远征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8年全家纯收入13905元,人均1390元,连续三年卖给国家粮食5.8万斤,今年又决定卖给国家粮食1.6万斤,共计7.4万斤。为了解决千亩荒山造林所需的资金,刘绍禄采取以粮为本,多种经营,以短养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