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74)
期刊文章(2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90)
地方文献 (8)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4(110)
2010(18)
2009(14)
2008(9)
2004(4)
2001(1)
1998(1)
1996(2)
1990(2)
1983(1)
按来源分组
京华时报(4)
信息时报(2)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江南晚报(1)
好家长(1)
荆门晚报(1)
中国俄语教学(1)
青年时报(1)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
语文世界(初中版)(1)
汤显祖与孟舜对情的倾诉比较
作者:陈海敏  来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与孟  戏曲作品和戏曲理论  对情的倾诉  差异 
描述:汤显祖和孟舜的戏曲作品和戏曲理论都以重情著称,两人都热衷于对情的倾诉,但两者的情在许多方面都呈现出差异,本文从创作手法、情的内涵、情与理关系等方面对之进行比较分析。
舜《娇红记》真情的内涵:与《牡丹亭》之比较
作者:李春艳  来源:吕梁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娇红记  娇红记  晚明  晚明  主情  主情  现实  现实 
描述:舜是明代剧坛上一位卓有成就的作家,其剧作《娇红记》集中体现了作者的真情思想,这一真情思想的产生顺应了晚明主情的文学浪潮。与《牡丹亭》相比较,《娇红记》的真情思想既与作家的思想认识有关,又受明末
为何他“野狐精”?——读王安石《桂枝香》词
作者:王济凡  来源:语文月刊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为何他“野狐精”?——读王安石《桂枝香》词
和他的《东都事略》——献给先师90诞辰
作者:何忠礼  来源: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事略  东都  史料价值  四库全书总目  李心传  北宋  十三年  王安石  学术思想  资治通鉴 
描述:本文对王和他的著作《东都事略》进行了研究,指出《东都事略》确为王所撰,有三大值得称赞的特点;其史料价值很高,是有特色的史籍。作者还对王的史学思想进行了探讨,分析宋代及其后对王及其书的评价
王安石“相看不忍发”诗在诗话中的名辨正
作者:邱美琼  来源:中国典籍与文化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冷斋夜话》  诗歌  明代  《王临川集》 
描述:
王安石《离昇州作》诗名辨正
作者:邱美琼  来源: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离州作    百家衣体  集句诗 
描述:对杂体诗"集句体"的认识不足,以致连误至今。开始产生这一错误的时间可由清代上溯至明代。
“王安石变法”为“熙丰变法”更确切
作者:胡昭曦  来源: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王安石变法”为“熙丰变法”更确切
古典戏剧美学的新贡献--孟舜“当行”论试析
作者:萧作铭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物形象塑造  古典戏剧美学  戏剧场面  戏剧家  汤显祖  戏剧创作  戏剧艺术  艺术虚构  戏剧特征  舞台演出 
描述:这种理论,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对古典戏剧美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崭新贡献。
论邶、鄘、卫三风的名之异及编次意义
作者:王伟  来源: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卫三风  殷商民俗  周礼思想 
描述:邶、鄘、卫三风在三家诗中合为一卷,在《毛诗》中则一分为三。后来之论者争论不一,而事实上邶、鄘、卫三风的名及编次是以三风所染殷商习俗及周礼思想之厚薄为别。也就是说从《邶风》至《鄘风》到《卫风》,三风
李灏:深圳仍将作为中国改革的“试验场”
作者:暂无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特区与开放城市经济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李灏:深圳仍将作为中国改革的“试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