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注谐声字例与《释名》声训
-
作者:胡从曾 来源:辞书研究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谐声字 声训 释名 训释 周礼 礼记 郑玄注 声旁 郑注 字义
-
描述: 一郑玄注经,多明声训,其例至精。言及声训,当推汉代集声训之大成的两部书,一是班固的《白虎通》,一是刘熙的《释名》,尤以后者更负盛名。而郑玄的声训,由于分散在大量的经注之中,没有专著,很少被人
-
屈原《离骚》用礼探微
-
作者:王学军 贺威丽 来源: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屈原 离骚 礼 周礼
-
描述:涉及范围广;以周礼为本而又融入楚地习俗。东周礼崩乐坏之际,礼制并未完全丧失固有作用,作为身份等级衡量标准,依旧有其存在价值和意义,因而《离骚》用礼数量众多,涉及范围广;周代贵族熟悉礼仪,礼为社会交往
-
从礼经看西周时期的司法制度
-
作者:田沐臣 马增强 来源: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礼 周礼 礼经 狱 讼
-
描述:先秦文化的整体性表现为礼乐文明,礼在当时的功用几乎是万能的、无所不包的。尤其是在以“尊礼文化”[1]为特点的西周时期,礼是治国之本,规范着国家的根本制度,是政治法律的根本指导原则。对此,礼经作了
-
浅析“李、刘战争”对唐初河东道州县设置之影响
-
作者:任艳艳 来源: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 刘战争 唐初 河东道 州县设置
-
描述:唐初,李唐王朝与刘武周"定杨"政权之间的战争进程直接引发了李唐政权所领河东道州县的变动。随着军事上不断取得胜利,李渊在河东道的统治区域不断扩大。出于巩固对收复失地或新占区域的统治、笼络部众、安抚来降
-
礼与先秦两汉文学观念
-
作者:卢盛江 来源: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观念 礼 《诗》 《礼记》 《周礼》
-
描述:文学批评的发展影响极大.
-
论以礼说《诗》与以诗说《诗》
-
作者:陈戍国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礼 周礼 《诗》 以礼说《诗》 以诗说《诗》
-
描述:以礼说《诗》为解释《诗经》中言礼之诗的必由之路。本文论述了以礼说《诗》、以诗说《诗》的道理,希望匡正数十年来治《诗》者讳言礼之弊
-
一代通儒李觏论
-
作者:赖功欧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通儒 通儒 李觏 李觏 礼 礼
-
描述:思想。《易论》作为其思想基础 ,同时又有强烈的目的论倾向 ,“常”与“变”在李觏那里达成了一种辩证和谐 ;然他更重视“通变疏达”,反对“一本于常”。《礼论》为其思想核心 ,论述了一个完善社会的制度
-
“礼”“乐”闲话
-
作者:杨会青 来源:中国科学教育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礼 乐 《周礼》 《诗经》 礼仪 音乐 鼓乐 “乐” “礼” 闲话
-
描述:本文阐述了我国“礼”“乐”的历史文化,论述了“礼”“乐”的意义及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一、《周礼》中的“礼”“乐”;二、《诗经》中的“礼”“乐”;三、平民的“礼”“乐”;四、流失的“礼”“乐
-
李觏“礼顺人情”的伦理观
-
作者:焦秀萍 来源: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李觏 礼 礼 伦理 伦理
-
描述:儒家主张为国以礼,礼治是汉代以降历代王朝治理国家的指导思想。李觏言礼是源于人的自然欲求和出于人的内心情感,其实质已触及伦理道德规范产生的真谛。
-
李觏的礼法观
-
作者:朱人求 来源:孔子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李觏 礼 礼 法 法 一本于礼 一本于礼 一致于法 一致于法
-
描述:于农"、"刑罚世轻世重"等法律思想。李觏的"一本于礼"、"一致于法"和"礼法互等"观把我国礼法合流的思想向前推进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