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9)
报纸(68)
学位论文(2)
图书(1)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33)
地方文献 (12)
地方风物 (5)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4(27)
2013(7)
2012(12)
2011(15)
2009(10)
2008(11)
2007(8)
2004(2)
2002(2)
1993(3)
按来源分组
农业考古(6)
其它(5)
艺术百家(4)
抚州师专学报(1)
地方财政研究(1)
鲁南晨刊(1)
潇湘晨报(1)
中国农资(1)
现代农业装备(1)
现代企业文化(1)
2008年宏观调控重点应是防止全面通胀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工程建设通讯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宏观调控力度  通胀  通货膨胀  经济增长  农业  财政 
描述:日前,有关专家指出,2008年宏观调控的重点应该是防止局部的结构性的通货膨胀转化为整体的全面的通货膨胀。第一,加大宏观调控力度,遏制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第二,进一步增加各级财政对农业、[第一段]
六重六促 强化三农:访全国人大代表、省委副书记李纪恒
作者:谭晶纯 张瑞芳  来源:云南农村经济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全国人大代表  省委副书记  三农  经济社会发展  记者采访  代表团  农业 
描述:农业一旦出问题,几年都缓不过来,经济社会发展就会陷入极大的被动。”3月6日,在北京云南代表团驻地,全国人大代表、省委副书记李纪恒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把话题锁定在‘三农’。
郭沫若、舒同为陕西省图书馆题写馆名记
作者:李乃良  来源:当代图书馆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陕西省图书馆  郭沫若  舒同  西安市  现代化  阅览 
描述:1960年夏,陕西省图书馆旧址的大门,由马坊门改朝向西大街。这在当时是省图书馆乃至西安市一件引起轰动的大事,1959年建成的四层阅览大楼成了西大街最高最气派的一幢"现代化"建筑。
仁学现代化需要克服的几个理论问题
作者:李存山  来源:孔子研究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论问题  仁学  现代新儒家  现代社会  孔子  现代化问题  道德内容  核心地位  陆九渊  唯物史观 
描述:是:要使这一命题得以成立,还必须有一定的理论前提,即仁学必须克服它与现代社会相抵触的几个理论问题。
成为文化大国应是全体国民的共同追求
作者:暂无 来源:上海采风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大国  文化大国  国民  国民  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  现代文明  现代文明  易中天  易中天  现代化  现代化  西方人  西方人  祖宗  祖宗 
描述:易中天撰文说,中国要想成为文化大国,就要有体现出现代文明的中国精神。这里有两个条件。第一,必须是现代文明。所以,照搬老祖宗是不行的。老祖宗不是不能搬,是不能“只搬”、“照搬”。要搬,也得现代化。第二
山西农业发展方向应是生态农业和石油农业
作者:张思忠 王保国  来源:山西农业科学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生态农业  石油农业  农业发展方向  自然资源  农业生产  山西  无污染  农业生态环境  农业经济效益  充分利用 
描述: 山西农业发展方向应在不同类地区向生态农业和石油农业发展.所谓生态农业,就是根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来组织农业生产.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利用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共
王安石与梅尧臣唱和农具诗
作者:王永厚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梅尧臣  生产工具  农具  宋代  思想家  参知政事  农业  歌咏  劳动人民 
描述:思想家、诗人。神宗时任参知政事,后擢升宰相。他在从政时,积极推行新法,后因遭保守派反对而失
"三农"报道应是县(市)版的"重头戏"
作者:陆雪明  来源:江南论坛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党报  新闻报道  农村  农业  农民  题材 
描述:"三农"报道应是县(市)版的"重头戏"
汤显祖《竹院烹茶》诗小议
作者:徐应善  来源:茶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烹茶  主导产业  农村经济  名牌产品  品牌宣传  浙江省  名茶  农业 
描述:汤显祖《竹院烹茶》诗小议
是“一流”的更应是学习型的……
作者:黄更新  来源:农电管理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服务  电力工业  电力公司  先进单位  农村经济发展  农民  农业  改革与发展  责任感  达标活动 
描述:1994年,永城电力公司在开展“为农业、为农民、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达标活动中,就被授予“三为”服务达标先进单位的称号。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电力工业走上了改革与发展的快车道,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