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汤沈之争及王骥德的评价问题(答陈建华同志)
-
作者:夏写时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骥德 汤显祖 汤沈之争 昆山腔 评价问题 弋阳腔 吴江派 中原音韵 海盐腔 江西
-
描述:竟何所指呢?是弋阳腔吗?有人曾据凌濛初所说“况江西弋阳土曲,句调长短、声音高下,可以随心入腔,故总不必合调”,断定汤显祖按弋阳腔谱曲。但汤氏本人说:“江以西弋阳,其节以鼓,其调喧。至嘉靖而弋阳之调绝,变为乐平、为徽、为青阳。我宜黄谭大司马纶闻而恶
-
从浪漫主义向古典主义的逆转:王骥德的戏剧美学思想
-
作者:姚文放 来源:求是学刊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氏 戏曲创作 戏剧美学思想 王骥德 古典主义 浪漫主义 汤显祖 文词 格律 《曲律》
-
描述:在许多方面流露出明显的古典主义倾向和趣味,较之李贽、徐渭、汤显祖来,已有了较大的倒退。 王骥德针对明中叶以降戏曲创作解除束缚、自由放达的趋势表达了“还其古初,起兹流靡”的愿望。这一愿望构成了他写《曲
-
从沈、汤之争看王骥德的艺术观
-
作者:王秋贵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骥德 汤显祖 艺术观 曲律 戏曲界 本色 兼济天下 戏曲创作 知识分子 当行
-
描述:,于是便把精力投入到戏曲这个“卑道”、“小技”上来,“藉以消吾壮心”。(王骥德《曲律自序》)
-
从王骥德到李渔:中国传统戏剧理论的一条主线
-
作者:王爱平 来源: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传统戏剧理论 汤显祖 沈璟 王骥德 李渔
-
描述:明的王骥德和清初的李渔继承了汤显祖、沈璟以来中国戏剧理论的优秀传统,既认真总结了以往的艺术经验,又针对当时戏剧实践中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理论方案,广泛涉及到戏剧的音乐、曲辞、宾白、结构、社会功能等多方
-
《周礼正义》王、陈点校本句读辨正
-
作者:朱婧 来源: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正义》 王 陈点校本 标点
-
描述:中华书局1987年出版的王文锦、陈玉霞《周礼正义》的点校本,继承了以往各个版本的长处,将其文字、断句的错误减少到了最低限度。但是仍有不足之处,本文仅就《周礼正义》的第一册第三、四卷进行校正,指出
-
道、德、性:认识论视域下陈景元哲学的三重境界
-
作者:代玉民 来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认识论 道 德 性 气
-
描述:,通过“气”贯通为一“冲和”整体,落实于“治身”、“治天下”的实践中.
-
孙诒让《周礼正义》王、陈点校本误读失校辨正
-
作者:刘兴均 来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正义》 王 陈点校本 标点 校勘
-
描述:晚清孙诒让《周礼正义》自问世以来,受到学界瞩目。但现在的四种版本讹误在所难免。中华书局1987年出版了王文锦、陈玉霞点校本,它参考了乙巳本和楚本,择其众本之长,将其文字的讹误减少到最低限度,标点亦精
-
王骥德与吴江派问题的再探讨--与夏写时先生商榷
-
作者:陈建华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江派 王骥德 音律 汤显祖 曲律 戏曲创作 商榷 徐渭 批判 切中要害
-
描述:论与剧作风格进行了探讨,举出了种种王与沈璟的联系的材料,说明了王骥德不仅属于吴江派,而且是吴江派中的主要成员。本文打算在徐文的基础上对王骥德与吴江派的关系再作一番探讨。
-
少年儿童图书馆应是开发婴幼儿智力的重要阵地
-
作者:王 晔 来源:儿童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少年儿童图书馆应是开发婴幼儿智力的重要阵地
-
我国最早全面论述戏曲修辞的著作——明王骥德的《曲律》
-
作者:宗廷虎 来源: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修辞理论 王骥德 曲律 戏曲语言 修辞手法 汤显祖 戏曲理论 小说修辞 修辞学 明代
-
描述:关注。我国戏曲修辞理论萌芽于宋代,到了元代虽有一定的发展,但真正粗具规模的还是明代。明代涌现了一批戏曲理论家,在他们的影响下,万历年间王骥德的《曲律》一书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