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3187)
期刊文章(953)
学位论文(45)
会议论文(33)
图书(2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163)
地方文献 (40)
地方风物 (16)
红色文化 (13)
宗教集要 (4)
才乡教育 (4)
文化溯源 (3)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4(642)
2013(228)
2012(235)
2010(1026)
2009(486)
2008(359)
2005(81)
2002(17)
1987(17)
1984(8)
按来源分组
商丘日报(19)
大众日报(4)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3)
工人日报(2)
诗潮(1)
山南报(汉)(1)
睢阳(1)
安徽青年报(1)
儿童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1)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
刘大年 齐贵生 刘宏 杨森林 徐
作者:暂无 来源:家具与生活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刘大年 齐贵生 刘宏 杨森林 徐
《放马滩简》与《周礼注疏》、《礼记正义》中的“蕤重上”兼
作者:谷杰  来源:中国音乐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放马滩简》  《吕氏春秋》  《周礼注疏》  《礼记正义》  五下七上  重上  大阴阳说 
描述:的"生钟分"、《汉书.律历志》及《晋书.律志》记载的三分损益十二律,为"蕤下生法"。历史上曾有对这两种生律次序的争议,其中所道出的信息表明:两种生律次序
玄奘三藏的门人应是怀素列而不是怀素藏真
作者:李俊杰  来源:上海博物馆集刊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上海博物馆藏唐怀素《苦筍帖》,绢本,纵25.1厘米,横12厘米,有草书"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迳来,怀素上"十四字。此帖会入宋内府,历经元欧阳玄、明项元汴、清安歧等名家鉴藏,乾隆时会入清宫,后又为永瑢、永瑆、奕訢、载滢等递藏。项元汴在卷后有段题跋:"释怀素,字藏真,俗姓钱,长沙人,从家京兆,玄奘三藏
中国戏曲的知音——谢娃博士
作者:陈世雄  来源:广东艺术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戏曲    白银时代  汤显祖  中国古典戏曲  东方学  研究所  社会理想  莫斯科  急速旋转 
描述:1998年12月12日,莫斯科的气温在零下4—6度,虽然不算很冷,可是风刮得特别猛,并且夹着细小的雪粒在空中急速旋转,对路上的行人形成一种无法躲避的威胁。太阳躲在云层后面,偶尔露一露脸,立即又缩同去,似乎连它也害怕寒风的袭击。在这个日子
刘绍棠与肖霍夫
作者:郑恩波  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霍夫  刘绍棠  《静静的顿河》  婀克西妮亚  葛利高里  人物形象  《红楼梦》  《夏天》  哥萨克  乡土文学 
描述:刘绍棠与肖霍夫郑恩波一古今中外,凡成就卓著的作家,无一个不是先辈作家(包括他国作家)优秀传统的杰出继承者和发扬者。文学青年学习先辈作家的艺术经验和表现手法,甚至直接受到他们某部名著的启迪与陶冶
从“蜀之争”看文、道之争
作者:金诤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学家  蜀党争  王安石  纪事本末  圣人之道  学术界  朱熹  四川  士大夫  司马光 
描述:界对于程、苏之争甚少关注。但是,苏轼反对理学家程颐,同他作为文学家的思想、性格密切相关;如何看待“人情”,同样也是
读者·作者·编者:阳江应是晋江
作者:暂无 来源:文物 年份:197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读者·作者·编者:阳江应是晋江
石:缓释药物的新型载体
作者:杜阳 刘颖 冯年平  来源:药学进展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纳米管  缓释  药物载体 
描述:石为一种由硅酸铝盐形成的双层纳米管,其比表面积和内部空腔体积较大,热稳定性好,可有效延缓所载药物的释放速率,且具有较高安全性,故而近年来备受药学研究人员的关注。对埃石的结构、性质及其用作缓释
潮兮鱼兮——林斤澜和端木蕻良、骆基、萧军、杨沫、浩然、刘
作者:程绍国  来源:当代杂志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萧红  萧军  杨沫  东北作家群  端木蕻良  呼兰河传  文学创作  文革 
描述: 端木蕻良、骆基、萧军、杨沫、浩然、刘绍棠都是林斤澜或前或后的同事。没有深交,倒很熟悉。林斤澜对端木蕻良、骆基、萧军,认识较早。林斤澜在《生命的夜里的河流》中写道: 我在北京选择了写作行业
西晋司州上郡西北辖界辨正
作者:葛蓬天  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历史地图集  谭其骧  地理志  向东南  北界  图幅  晋书  偏南  山西地区  《太平寰宇记》 
描述: 谭其骧先生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第3册西晋司州图幅绘司州上郡西北界止峣关,所据当是《晋书·地理志上》峣关在上郡上县西北的记载,这自然是正确无误的。但由于图中峣关的位置明显偏南,致使图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