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划清图财害命和抢劫致死的界限——对姜法昌、姜洪臣案定性问题
作者:周迅智  来源:人民司法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抢劫罪  抢劫致死  抢劫致人死亡  被害人  杀人罪  司法实践  犯罪  法学界  定性问题  故意杀人 
描述:图财害命和抢劫致人死亡是性质不同的两种犯罪,前者属于杀人罪,后者属于抢劫罪。但是,我国法学界对抢劫罪的构成存在着不同的见解,司法实践中在对这两种犯罪确定罪名时,也存在混乱现象:对为了得到被害人
由李纪周案看刑法从旧从轻原则的法律适用
作者:杜文泉  来源:呼兰师专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纪周案  刑法  从旧从轻原则  法律适用  厦门“远华”走私案  犯罪  量刑情节  滥用职权罪 
描述:由李纪周案看刑法从旧从轻原则的法律适用
“钱内助”更应是“廉内助”
作者:马赛克  来源:人民政坛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内助  领导干部  社会角色  家庭  管理经费  财务人员  廉洁  单位  犯罪  妻子 
描述:经费的财务人员同样也应算作领导同志的内助。这些内助们,掌管着本单位最为关键的内务——金钱。就是说,一个单位所有的收入和支出部必须从他
也谈持有型犯罪——非法持有应是“作为犯罪
作者:秦博勇  来源:中外法学杂志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非法持有  持有型犯罪  犯罪行为形式  持有行为  毒品罪  行为人  否定概念  持有犯罪  第三行为形式  形式逻辑 
描述:。其中,有学者认为,这标志着一种新型的,既不同于作为又不同于不作为的犯罪行为形式——持有行为的产生。《中外法学》1993年第6期刊登的饶景东同志《议持有型犯罪》中提出“持有是独立于‘作为’和‘不作为
法人应是环境犯罪的主体
作者:钟澜  来源:现代法学杂志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环境犯罪  犯罪主体  法人制度  代理人  保护环境  犯罪案件  公害  法学界  看法  不同意 
描述:法人能否成为犯罪主体,法学界颇多争论。不少同志认为,凡是法人都不能成为犯罪主体,我不同意这种看法。我认为法人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在环境
犯罪动机应是犯罪构成的选择要件
作者:余欣喜  来源: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犯罪构成  犯罪动机  要件  犯罪目的  刑法  必要条件  司法实践  定罪量刑  犯罪行为  危害程度 
描述:犯罪的性质。这些犯罪主要是指:刑法第120条的伪造或倒卖计划供应票证罪。第124条的伪造有价票证罪,第148条的伪证罪,第164条的制造、贩卖假药罪,第168条的赌博罪,第169条的引诱、容留妇女
犯罪主体不应是犯罪构成的一个要件
作者:傅家绪  来源:法学评论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犯罪构成理论  犯罪主体  刑事责任能力  惩罚犯罪  客观要件  犯罪行为  社会危害性  主观方面  具体行为  罪与非罪 
描述:刑法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以特拉伊宁为代表的苏联早期社会主义刑法学家们,以马克思
法人应是环境违法的犯罪主体
作者:钟澜  来源:中国环境管理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犯罪主体  环境违法  法人  积极作用  民事法律关系  社会主义公有制  自然人  法律责任  违法行为  法律行为 
描述:然人的失职行为所造成的,因此法人不能对此负责;③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企
论侵占罪不应是告诉才处理的犯罪
作者:蔡雪冰 贺秋华  来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刑法》  侵占罪  犯罪对象  中国  “告诉才处理”  被害人 
描述:现行刑法把侵占罪规定为告诉才处理的犯罪,这是不妥当的,它导致对合法公私财产所有权的保护不力。从完善立法的角度而言,刑法应否定侵占罪告诉才处理的规定,而将侵占案件划入到公诉案中。
企业民主管理应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作者:莫于川  来源:企业管理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企业  民主管理 
描述:手段而非目的。笔者认为:这两种观点都失之偏颇且带来实用主义的弊端,因此必须予以纠正。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看,我们都应坚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