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81)
报纸(38)
学位论文(3)
会议论文(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15)
地方文献 (5)
宗教集要 (2)
地方风物 (2)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4(17)
2013(11)
2011(10)
2010(7)
2009(7)
2008(8)
1998(2)
1983(2)
1981(2)
1980(2)
按来源分组
云南日报(9)
其它(6)
华西都市报(1)
自然杂志(1)
咬文嚼字(1)
美文(上半月)(1)
公路(1)
中国铁路(1)
中华创伤杂志(1)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
片断议论文导写
作者:李敦凯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议论文  片断  诸葛亮  孟尝君  刘备  王安石  人民日报  人才  标题  例文 
描述:片断议论文(或称为“百字议论义”)是一种练笔的好形式,古人已有范例,如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全文仅88字,就事论理,却大起大落,见解独到。这种短评,合,是议论文的一个片断,分,可为一篇短议论文
“武则天”不应是“刘晓庆”
作者:王玉亮  来源:大众电视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武则天”不应是“刘晓庆”
“争辩文言文教学”实验报告
作者:丁光辉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  《游褒禅山记》  《雨中登泰山》  词类活用  实验报告  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过程  王安石  江西鹰潭  练习巩固 
描述:“争辩文言文教学”实验报告江西鹰潭四中丁光辉一、实验课题的确立语文不好学,更不好教。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何增强语文课的效果?我苦苦地摸索……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一次班会中,学生争辩
从“经义”到八股文形成的当代诠释
作者:刘虹  来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经义  朱元璋  八股文 
描述:来的“传注经学”,科举考试的内容与形式亦从训诂章句的囹圄中解脱出来。从王安石对科举考试内容与评判标准的首次匡定到八股文的形成,标志着科举考试向着更规范、易于操作的轨迹发展,同时它也蕴含了历代有识之士对于科举考试公开、公平、公正的孜孜追求。但是,对考试内容与评判标准的匡定又造成“科举之业盛和文化学术衰”的矛盾现象。
质疑阅读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作者:刘喜林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阅读教学  实践  质疑  提出问题  主动学习  阅读水平  陆九渊  学生 
描述:学贵有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陆九渊《语录下》)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学生能提出问题,正是其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的表现,表明他们正在摆脱对教师的依赖,能够读出自己的见解,这正是阅读水平明显提升的标志。
汤显祖《牡丹亭》处置考察
作者:康芸英  来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处置  处置  考察  考察 
描述:加复杂,处置、使成、被动式等不同句式结合使用。
胸腔闭引流术的观察与护理
作者:张可云  来源:实用护理杂志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胸腔闭引流术  观察与护理  引流液  引流管  自发性气胸  负压吸引  优缺点  消毒液  术后护理  复张性肺水肿 
描述:胸腔闭引流术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有效措施之一,但此种手术的成败与术后护理有很重要的关系。首先应了解各种闭引流瓶的安装方法,与优缺点,以便观察与护理。一、各种引流瓶装置及优缺点 (一) 单瓶装置
八大论:古希腊怀疑主义对原因论的批判
作者:崔延强  来源:自然辩证法研究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怀疑主义  原因论  伊壁鸠鲁    独断论者  怀疑派  皮浪主义  神的观念  因果论  牛津大学出版社 
描述:八大论:古希腊怀疑主义对原因论的批判崔延强【编者按】在当前这样一个学术自由、思想解放的时代,各种学说都可以登台亮相,为自己开辟生存空间,但是与此同时理性怀疑和理性批判精神显得不足,甚至我们常常丧失
近体诗流水句的语特征
作者:韩晓光  来源: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流水句  语法分析  近体  兼语  刘禹锡  流水对  语言形式  竹枝词  汤显祖  诗语言 
描述:近体诗流水句的语特征
汪关与他的《宝印斋印
作者:周建国  来源:新美术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流芳  秦汉  魏晋六朝  白文  金石学  万历年间  周亮工  毫无生气  实践力  书画篆刻家 
描述:世纪初印坛上的汪关,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汪关原名东阳,字杲叔,安徽歙县人(活动于明代万历年间).相传某日过吴市,得一汉铜印,文曰:“汪关”.甚宝爱之,遂更名关,易字尹子.并颜其居为“宝印斋”.汪关少时酷好古文奇字,嗜古成癖,精于古文篆刻,收藏金玉、玛瑙、铜印不下2万余方.不幸早失双亲,家道中落,所藏散失殆尽.其治印不染时习,力追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