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评《蒲柳人家》
-
作者:唐挚 来源:北京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蒲柳 漫评 精神荒原 刘绍棠 运河 航道 茂草 瓜田 乡亲 河滩
-
描述:又给我们送来了《蒲柳人家》。
-
中国古代咏春诗漫论
-
作者:江幼华 张助刚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色彩感 个性特征 白居易 比喻 辛弃疾 视觉形象 初春 杜甫 王安石 温庭筠
-
描述:一自古道,诗画本一律。诗人与画家同样都要求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表现力。对于绘景咏物之作来说,尤其要求作者善于捕捉对象独具的个性特征,准确鲜明而有分寸地表现出来。古代咏春高手就充分展现出了这种才能。同是咏春,有初春,有仲
-
“其文漫灭”之我见
-
作者:王国彬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上海教育出版社 《游褒禅山记》 文言散文 王安石 普通话 翻译 注释
-
描述:的)碑文(已经)模糊
-
苏轼碑文漫赏
-
作者:董乃斌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碑文 欧阳修 中国文学史 王安石 韩愈 神道碑 唐宋八大家 碑志文 大传统
-
描述:我对苏轼所写碑文发生兴趣,是由其《表忠观碑》一文引起的。日前浏览《古文辞类纂》,见其碑志类共收文一百零八篇,以韩愈所作最多,三十三篇;欧阳修、王安石次之,分别为二十八篇和二十七篇。大名鼎鼎的苏轼却属于被选最少的几个人之一,与
-
“其文漫灭”该怎样讲?
-
作者:苟大权 来源:中学语文园地(高中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褒禅山记》 “文” 王安石 为文 碑文 课文 文字 注释
-
描述:,但如果我们仔细斟酌,就发现也有不妥当的地方。
-
漫读《元日》《浪淘沙》
-
作者:郭学萍 来源: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浪淘沙 王安石 黄河 刘禹锡 南京方言 牵牛织女 老北京 爆竹 习俗 屠苏酒
-
描述:熬一宿(xiǔ),大年初一满街走。而老南京的习俗是:初八上灯、十八落灯。有一首琅琅上口的童谣:"娃娃呀,出来玩灯喽,不要你的红,不要你的绿(南京方言读"录"的音),只要你几根红蜡烛。"想起这些儿时吟唱的童谣,时光不会倒退
-
漫论张弦创作个性
-
作者:阮忆 来源: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创作个性 张弦 作家 新时期 五十年代 爱情婚姻 刘绍棠 红丝线 王蒙 题材
-
描述:的创作个性,从构
-
漫談《啼笑姻缘》的演出
-
作者:經奇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6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方言 演出 剧场效果 沈凤喜 姻缘 上海人 先农坛 导演 戏剧 观众
-
描述:性格特色。剧本有着戏曲分场分幕的特点,一场一个突出的事件,有头有尾,节节貫串,从头
-
徐芳的诗漫评
-
作者:曾镇南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漫评 长诗 中心意象 诗行 飞碟 暖瓶 爱情诗 诗笔 诗神 衣箱
-
描述:呢?我觉得徐芳是希望听到她的
-
中國古代的漫畫
-
作者:天秀 来源:紫禁城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代 作品 故宫博物院 西方文化 王安石 漫画 手法 研究者 白子 隐喻
-
描述:出现“漫写”、“漫笔”之类辞句,但这个“漫”字,是含有随意或兴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