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6)
期刊文章(2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8)
地方文献 (4)
才乡教育 (3)
地方风物 (2)
按年份分组
2014(8)
2013(5)
2012(3)
2011(14)
2010(3)
2008(3)
2007(2)
1999(2)
1997(1)
1992(1)
按来源分组
咬文嚼字(2)
中国食品(1)
湖州日报(1)
中国纪检监察报(1)
社会科学论坛(1)
宁波通讯(1)
抚州师专学报(1)
丽水日报(1)
为了孩子(1)
古代文明(1)
家传户诵浙江:《牡丹亭》在浙江戏曲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作者:徐宏图  来源: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改编  改编  评点  评点  演出  演出  模仿  模仿 
描述:汤显祖于浙江遂昌任上创作的《牡丹亭》因弃官而携回江西临川玉茗堂首演,从此轰动全国文坛曲界。其中对浙江曲坛的影响尤大,或改编,或评点,或演出,或模仿,影响之深远,自明至清,未曾稍减。本文即探讨其盛况与原因。
斯人已随黄鹤去尚遗大爱人间
作者:陈敏  来源: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医学界  济南  裘老  生平简介 
描述:爱戴.
稻地意外长高粱 穗多粒获高产
作者:赵明革  来源:农业技术与装备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高粱  稻子  黄松  籽粒 
描述:2009年9月,在黄松峪乡黑豆峪村谭金宝的0.2hm^2旱稻子地中,长有一棵高梁,这棵高粱长出了20个高粱穗,而且每个穗都籽粒饱满。
关于“座上客常;樽中酒不空”的来源
作者:蒋东永 于洪珍  来源:对联(民间对联故事)(下半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格律诗  互相影响  对联  古代诗歌  对偶  孔融  文体  独立  晏几道  对仗 
描述:古时文人骚客将吟诗作对视为风雅之举,联和诗作为独立的文体,各有所长,互相影响。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这些特点,都和格律诗有某些相似。而对联讲究对偶,格律诗同样讲究对偶,因此有观点认为"对联源于古代诗歌而后自成一体"。
和谐的校园 人才的摇篮:中国十大名牌中学、江西十大人民
作者:暂无 来源:理论导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重点中学  重点中学  课题负责人  课题负责人  江西省  江西省  在职教师  在职教师  学科带头人  学科带头人  高级教师  高级教师  临川  临川  人民满意  人民满意  特级教师  特级教师  骨干教师  骨干教师 
描述:临川一中是江西省首批优秀重点中学,创建于1955年。全校在职教师580余人,其中特级教师7人,享受国务院津贴1人,高级教师277人,一级教师216人,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负责人及省市学科带头人23人,省骨干教师
一腔郁愤 纸波澜——曾巩《鹅湖院佛殿记》赏析
作者:海默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士大夫  铅山县  积贫积弱  掖庭  北宋  曾巩  鹅湖  西夏国  君臣  赏析 
描述:如也。资其官之侈,非国则民力焉,而天下皆以为当然。予不知其何以然也!今是殿之费,十万不已,必百万也,百万不已,必千万也;或累累而千万之不可知也。其费如是广,欲勿记其日时,其得邪?而请予文者又绍元也,故云耳。
慧眼识荆楚 壮志长江——记香港永资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周
作者:赵中炼 骆名芳  来源:中国外资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公司董事长  荆楚  长江沿线  香港  喷胶棉  武汉  鄂州  黄鹤  黄石  中国外资 
描述:浩荡长江一泻千里,它向人们昭示了一个真理:只要顺应历史和时代潮流,任何一个平凡的灵魂都会得到升华;只要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个人的生命便充满力量;与民族之河共沉浮,痛苦就只是短暂的,而欢乐将会永恒。
生命之根的不倦歌者——读诗人马安信《帘幽梦》感言
作者:吴野  来源:当代文坛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十四行诗体  爱情诗  追求真爱  李商隐  汤显祖  《孔雀东南飞》  显现出  中国文学  调动情感  放飞想象 
描述:生命之根的不倦歌者——读诗人马安信《帘幽梦》感言
只留清气乾坤——中国古典诗词中“梅”的意象解读
作者:王雅娟 狄丽英  来源:山东文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梅花  意象  中国古典诗词  王安石  林道  独立人格  中国文化  精神品格  气质  象征 
描述:中国传统文化素喜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如称梅兰竹菊为花中"四君子",松竹梅为"岁寒三友"等。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更是有许多优秀的咏物之作深刻传神地展示着人的精神品格,陶渊明笔下之菊,周敦颐笔下之荷,王维笔下之竹……无不体现出诗人的人格理想与审美趣味。在众多的景象中,"梅"可以说是诗人们心中
刘绍唐这个人:落月屋梁犹疑照颜色(杜甫梦李白)
作者:漆高儒  来源:传记文学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刘绍唐这个人:落月屋梁犹疑照颜色(杜甫梦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