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4)
报纸(72)
学位论文(8)
图书(3)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35)
地方文献 (7)
宗教集要 (5)
红色文化 (5)
地方风物 (3)
才乡教育 (2)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4(41)
2010(10)
2009(8)
2008(13)
2004(4)
2000(2)
1998(2)
1994(2)
1987(2)
1984(2)
按来源分组
其它(11)
湛江师院报(3)
福建艺术(1)
浙江学刊(1)
语文教学通讯(1)
艺术百家(1)
文史大观(1)
北方音乐(1)
深圳特区报(1)
健康必读(1)
韬光佛地记
作者:仇江  来源:岭南文史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云寺  历史  明遗民  曹洞宗  兴盛时期  天然和尚  文人 
描述:。这就是清代名动一时的云寺的遗址。
试论苏轼岭的咏物诗
作者:韩国强  来源:琼州大学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咏物诗  苏轼  荔枝  苏拭  椰子水  王安石变法  司马光  平生功业  思想轨迹  文学作品 
描述:查出他晚年的思想轨迹。 一 苏轼岭的咏物诗的主要内容是赞美岭的琪花佳果,抒发诗人旷达乐观的情怀。 苏轼在岭的咏物诗的题材非常广泛,几乎所有的岭琪花佳果都成了他歌咏的对象
浮沉近一生
作者:毛志成  来源:北方文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  初中生  学习成绩  必然性  原因  人为因素  小农意识  刘绍棠  语言  作家 
描述:一个人尤其是儿童、少年,与文学结缘总是有"偶然"原因的。有时,近于宿命,粗看上去很像是由瞬间之"因"演变出的"果"。但后来一想,那样的事又带有极强的必然性,人为因素占了一大半。例如:半个世纪前,我十二岁时还是初中生。喜
《玉·艺文》的特色及其价值
作者:刘跃进  来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应麟  《玉  《困学纪闻》  目录学  史料学 
描述:.艺文》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更重要的是向我们展示了如何搜集资料,如何进入学问领域的若干途径与方法。
“汤若批评”曲本考
作者:朱万曙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批评内容  评点本  异梦  戏曲研究  评点者  陈继儒  戏曲家  上海图书馆  眉批 
描述:明代刊刻的署名汤显祖批评的曲本有十种以上。这些评点本因为汤显祖的戏曲家身份,后世一些相关的论著常常对此有所讨论。但是,这些曲本哪些是有价值的本子?哪些是书商抄袭的本子?汤评的真实性又如何?对这些问题尚未见讨论。本文即对汤评曲本作些力所能及的考辨。
拾贝:黄永年
作者:朱琪  来源:书法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版本目录学家  古籍整理  陕西师范大学  江苏江阴  学术研究  顾颉刚  黄氏  历史学家  吕思勉  藏书印 
描述:黄永年(一九二五—二○○七),江苏江阴人。一九五○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后任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是著名的版本目录学家、历史学家。黄氏在学术研究上先后师从吕思勉、顾颉刚、童书业,是学者篆刻家的典型。十三岁见线装古书上的藏书印而始习篆刻,二十岁师从篆刻家郭枫谷。
荒经》的底本是共同的古图
作者:冯广宏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底本  《天问》  《九歌》  山海经  王应麟  胡应麟  多语言  南宋 
描述:皆其类。”明胡应麟《四部正讹》也说:“意古先有斯图,撰者因而记之,故其文义应尔。”这些判断是对的,尤其是《荒经》,很多语言明显就是图说,试举数例来说明。
探珠——千古名句选录
作者:石仁  来源:人民教育 年份:197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甫  白居易  王安石  李白  李商隐  王之涣  苏东坡  陆游  孟浩然  春风 
描述:~~
遗珠——汤显祖佚文七篇之发现
作者:钟扬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佚文  汤显祖  遗珠  大夫  八股文  仁者  方苞  流泉  勾践  总评 
描述:近奉友人之嘱,到安庆市图书馆古籍部寻觅资料,意外地发现了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1550—1616)的七篇佚文。这七篇佚文为: 1、《我未见好仁者》 2、《父为大夫》 3、《故太王事獯鬻》
《玉》板刻及明、清修补考
作者:丁志安  来源:文献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国子监  上元  十七年  修补  王应麟  明代南京  乾隆  藏书家 
描述:《玉》为类书之一种,宋末鄞县王应麟撰。应麟(1223—1296)字伯厚、号厚斋、晚年又号深宁叟。淳祐元年(1241)进士、宝祐四年(1256)又中博学弘词科。官至礼部尚书、入元不仕。《宋史》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