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苏轼的“辞达”说
-
作者:孙民 来源: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辞达说” 王安石科举改革 “一道德”
-
描述:纠正了当时“千人一腔”的粗陋文风,有效地保证了宋代散文的健康发展。
-
关于《归去来辞》写作的时地问题
-
作者:贺崇明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陶渊明 写作时间 想象 王安石 欧阳修 文章 古今 景物描写 问题 作者
-
描述:《归去来辞》是古今传诵的名篇。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辞》而已。”王安石也推崇它为“南北文章之绝唱”。可是由于文中描写的春天景象与《序》后落款的时间“十一月”不合,是以古今学者众说纷纭
-
烟花三月辞黄鹤
-
作者:暂无 来源:开心学作文(小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鹤楼 烟花 满人
-
描述:春满人间,绿树赏心,红花悦目。幽静的树林,鸟语声声。微微湿润的空气中,散发出百花的芳香。清风阵阵,炊烟袅袅。在通向黄鹤楼的小径上,缓缓走着两个人。
-
青铜器名辞解说(三)
-
作者:梓溪 来源:文物 年份:195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铜器 食器 形制 演变 解字 所知 周礼 保温 宋人 宋代
-
描述:(二)食器:食器是古人盛黍、稷、稻、梁等熟食的工具,器多有盖,以便保温,盖又可以翻转过来放置,以便盛食物进餐,据现在所知,可分为(?)、盂、盨、豆、簋五种,今分述于下:
-
论明代徽州刻书
-
作者:严佐之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徽州刻书 明刻本 明代 刻书家 胡应麟 四库全书总目 新安 黄氏 文献价值 明万历
-
描述:常争价。”谢、胡都是明万历时代的学者,他们对当时情况的概述和评价,可信程度自然较强。明季刻书,初期较少,嘉靖
-
金溪刻书
-
作者:吴定安 来源:中国文物科学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金溪书 雕版印刷 刻书业 红杏山房 江西省 刻印 书铺街 王安石 十七年 两仪
-
描述:本文对江南书乡江西省金溪县古代雕版印刷情况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以求赣版的代表金溪书的面目与脉络得以清晰的展现。
-
元刻元人别集(下)
-
作者:汪桂海 来源:文献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别集 元人 黄丕烈 叶昌炽 王国维 张裕钊 虞集 诗
-
描述:伯生诗续编三卷(元)虞集撰题叶氏四爱堂诗一卷(元)虞集、吴全节等撰元后至元六年(1340)刘氏日新堂刻本(目录一至二叶影元抄配,卷中其他缺字影元抄配)。黄丕烈、叶昌炽、王国维跋,张裕钊、高时显题款,钱
-
美辞的旨趣美:意蕴美(上)
-
作者:李廷扬 来源:毕节师专学报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意蕴美 “修辞立其诚” 审美特征 咖啡 毛泽东 物质世界 趣美 王安石 语言 功能特征
-
描述:的那样,事实上存在着三项:物质世界(认识对象)、个性精神(认识主体),以及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按照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
-
《马嵬坡》与《读〈长恨辞〉》之比较鉴赏
-
作者:骆石峰 何卫兵 来源:高中生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马嵬坡 诗词鉴赏 古典诗歌 客观选择 问答题 李觏 杨贵妃 高考 唐玄宗 《长恨歌》
-
描述:《马嵬坡》与《读〈长恨辞〉》之比较鉴赏
-
应是绿肥红瘦:谈《归去来兮辞》的主旨教学
-
作者:赵光才 来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归去来兮辞 主题 教学 探讨 心灵自由
-
描述:文章由传统解读所采用的阶级分析法入手,立足文本,注重引导学生从"人"的角度去探索新背景之下的时代主题理解,采用诵读、联想、讨论、延伸四步法对《归去来兮辞》一文的主旨探究出了符合时代背景的新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