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789)
期刊文章(1071)
学位论文(35)
会议论文(34)
图书(1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820)
非遗保护 (56)
地方文献 (30)
才乡教育 (13)
红色文化 (11)
宗教集要 (5)
地方风物 (5)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4(328)
2013(229)
2010(196)
2008(137)
2006(90)
2004(39)
1998(27)
1997(23)
1986(23)
1984(15)
按来源分组
沈阳日报(13)
中国质量报(3)
科技日报(3)
学术月刊(2)
渭南日报(2)
中华建设(1)
作家文摘报(1)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1)
钟山(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古人吃天然
作者:殷登国  来源:读书文摘:文史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天然  古人  《周礼》  中国人  周朝  冷饮  桃子  夏天 
描述:三千多年前的周朝,中国人已经开始在夏天里喝冷饮了:《周礼》上说:周朝皇家有所谓的“六饮”,由“浆人”(官名)专门负责供应;“六饮”是水、浆、醴、凉、医、酏。其中的“凉”就是用桃子、梅子和水煮成酸梅汤、扬桃汤,再用冰块镇凉的冷饮。
光下的杨澜(英文)
作者:朱鸿  来源:中国妇女(英文版)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杨澜  英文  Program  Producer  director  China  Media  相山  朱鸿  CCTV 
描述:杨澜说:我喜欢创造。我宁可因为创造而失败,也不愿意因为沿袭陈旧、乏味的东西而成功。
欧美的明学
作者:陈荣捷 石川梅次郎 华国学  来源:日本学论坛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阳明  王学  明学  朱子学  阳明哲学  中国哲学  传习  知行合一  陆象山  个人主义 
描述:文,这是在欧美最初的关于朱子的论著。六十九年后出版了关于王学的专著,即Henke的《王阳明的生涯和哲学》。一八四九年The Chinese Repository登载了《朱子全书》中关于天地日月星辰的若干节。这是朱子著作最初的欧
光下的渐进
作者:贺海峰  来源:决策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阳光  托克维尔  改革路径  乐清市  王安石变法  民主  量变  思想家  法国  保守力 
描述:不断推动量变,逐渐使该量变方向成为不可逆转之势,那么,质变的到来就是迟早的事。要让观点以事实为依据,而不能硬要事实迁就观点,这是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的一句警言。1831年,这位26岁的法国青年开始撰写《论美国的民主》时,将此奉为圭臬。
“河”应是地名
作者:董秋成  来源:语文学习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的北岸叫做。"单单
略论先秦时期的政暨有关用的几个问题
作者:单先进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先秦时期  先秦时代  说文  周礼  先秦古籍  吕氏春秋  春秋左传  中原地区  马王堆一号汉墓  诗经 
描述:溶化着的冰上行走,当然会提心吊胆。“涣然
姿自有仙风
作者:王鹤  来源:四川文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东坡  朝云  惠州  林语堂  文字  王安石  士大夫  女子  妻子  眉山 
描述:姿自有仙风
古暨县治考
作者:刘振南  来源:中国地方志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暨  《太平寰宇记》  《江阴县志》  《江阴市志》  江阴地区  地方志  考证  地理位置  县治 
描述: 晋代所置暨县治究竟位于何处?《沙洲县志》未作具体说明(张家港市前身为沙洲县)。新编《江阴市志》则直书为:“即今长寿莫城”,仅在地脚用小字注云:“旧志一说在杨舍”。近一年来,笔者围绕这个问题,查阅
“稚阴稚”浅说
作者:马献图  来源:陕西中医函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稚阴稚  小儿生长发育  小儿药证直诀  诸病源侯论  肌肉  徐春甫  脏腑之气  张从正  千金方  儒门事亲 
描述:皮毛、肌肉、筋骨、髓脑、五脏、六腑、荣卫、气血皆未坚固”。明《育婴家秘》也说:“血气不充……肠胃脆薄,精神怯弱”。张从正在《儒门事亲》中说:“小儿始生,肌肉绵脆,易饥易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徐春甫《古今
明子的冥契主义
作者:陈复  来源:阳明学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阳明  经验  知行合一  宇宙本体  陆九渊  致良知  心学  龙场悟道  神秘主义  理性主义 
描述:秘经验的理性态度;并详论龙场悟道的细节,厘清阳明先生冥契本体的经历,与不同阶段的主张,尤其指出学者因为忽视冥契主义,因此对阳明先生主张的"知行合一"有误解。本文引各种证据指出:阳明先生直至五十岁后才悟得"致良知",这是冥契经验的突破,因此使得他与南宋心学家陆九渊先生讲的"心即理"产生歧异,本文借由厘清这层歧异,指出这本是往内探索逐渐深化的自然历程。本文同时指出"存天理,去人欲"并不是阳明先生的重要主张,而是他在尚未悟得"致良知"前,顺应宋明儒学常见的权宜说法。诠释心学不能忽略冥契主义的角度,否则认识悟道的内容就成为很困难的事情,本文希冀借由这种角度的探索,展示诠释心学可能做出的还原与引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