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论宋人关于孔子“作”、“修”《春秋》的争论
-
作者:张尚英 来源:宋代文化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孔子 春秋 王安石 宋人 疑古 孟子 张载 批判 封孔 史官
-
描述:"孔子与《春秋》的关系"是《春秋》学史上的重大公案,学者们根据自己的学术主张与所处时代的政治、学术、文化等需要,各抒己见,各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和
-
近百年来大陸地区宋代《春秋》学研究述评
-
作者:張尚英 来源:宋代文化研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春秋 宋代 近百年 研究述评 王安石 研究形式 朱熹 吕祖谦 尊王攘夷 著作
-
描述:》学的整体研究较早的为1992年姚瀛艇主编的《宋代文化史》(下简称姚书)专节讨论了宋代的
-
赋、比、兴本义新解
-
作者:暂无 来源:贵州文史丛刊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本义 实际需要 毛诗序 左传 春秋 周礼 新解 解说 用法 解释
-
描述:诗有赋、比、兴之说,见于《周礼》、《毛诗序》;其后文人、学者纷纷解说,莫衷一是。周刚《春秋赋诗与赋比兴本义》一文提出:历来对赋、比、兴的诸多解释,是后人根据当时的实际需要阐发的,并非本义;《左传
-
周礼在齐论—读惠士奇“礼说”
-
作者:杨向奎 来源:管子学刊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管子 庶子 礼俗 卿大夫 左传 自由农民 孟子 中心思想 春秋
-
描述:礼在齐”,亦不为过。盖齐鲁实为宗周之两行,鲁有周礼重在礼,而有孔子、孟子以仁与礼为中心思想之儒家;齐有
-
试论刘师培对《左传》的整理和研究
-
作者:方光华 来源:孔子研究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左传》 刘师培 今文经学 古文经学 《春秋》 《周礼》 春秋左氏传 学术史 学术思想 康有为
-
描述:试论刘师培对《左传》的整理和研究
-
春秋龟卜与春秋人的思想意识
-
作者:张卫中 来源:人文杂志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左传》 龟卜 人的思想 卜官 春秋时代 晋献公 《周礼正义》 一部分人 军事活动 郑国
-
描述:春秋龟卜与春秋人的思想意识
-
《左传》中周礼文化的历史探究
-
作者:罗霄 来源:今日湖北·下半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左传》 周礼 仁
-
描述:周礼是中国西周时代占据主流地位的社会规范,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直至春秋时期才开始逐渐走向崩溃。《左传》作为一部记载春秋时期中国社会变迁的重要史籍,真实地反映了周礼的广泛应用与趋于
-
春秋时期邦交礼仪的演变
-
作者:徐杰令 来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春秋 邦交礼仪 演变 周礼
-
描述:用
-
周礼对鲁国兴衰的影响
-
作者:刘美英 来源: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春秋 鲁国 兴衰
-
描述:周礼曾使西周初期鲁国国内政局相对稳定,社会和谐,经济发展,成为当时众多诸侯国的精神领袖,其国家政治地位高,综合实力也足以与当时的东方强国齐国相比肩,但后期的鲁国面对不可阻挡的历史洪流,不思进取,仍一味地固守周礼,最终导致亡国的命运.
-
春秋聚居考
-
作者:刘学勇 来源:管子学刊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齐语》 春秋时期 城邑 《左传》 乡遂制度 “野人” 秦汉时期 古代公社组织 故城
-
描述:春秋聚居考刘学勇关于春秋时期的社会聚居方式,学者历来依据《周礼》所载的乡遂制度,以为大概是公室、贵族及工商业者居于城邑内,农民则居于城邑周围的“乡”及“遂”中,即与后来的城乡聚落形态并无太大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