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有关牡丹亭传奇的话本
-
作者:姜志雄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6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嘉靖前期 杜丽娘 东京 传奇 孙楷第 话本 二十年 书目 下栏
-
描述:守的事,而且这传說必还产生在《牡丹亭》之先。……”譚先生在文中还提及孙楷第先生的《日本东京所見小說书目》。查孙先生《书目》卷六附录“通俗类书”中,曾著录:《燕居笔記》两种:一种是明季刊本(即何大掄
-
故宫藏禁毁书录
-
作者:朱家溍 来源:故宫博物院院刊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四库总目》 《四库全书》 明万历年 书目 《明史·文苑传》 崇祯 袁宏道 周亮工 乾隆 明末清初
-
描述:章。《皇清开国方略》卷一载;“臣等谨按……《开国实录》,臣等幸尝伏诵,其文直事核,务尚体要,异邦之人间以杂录……如明臣黄道周《博物典汇》,记明神宗时甚详”云云。卷一至卷七,每卷皆有引文与《开国实录》互证,以见《实录》之文信而有征。其不予征引之事,例如:《博物典汇》卷二十“四
-
《湖海奇闻》是明人周礼的作品
-
作者:官桂铨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人话本 周礼 著录 湖海 书目 百川书志 话本小说 作品 余杭 坊刻本
-
描述:奇闻》是明人周礼的作品,列入宋人话本是根本错误的。它由于《也是园书目》编者钱曾(清初人)的误定,使清后期姚燮也跟着错了,姚燮在《今乐考证·缘起·说书》里不注出处,实则照抄《也是园书目》。明末建阳书坊
-
设计知识:观念与流变:东亚目录学视野中的中国工艺史文献
-
作者:朱彦 来源:新美术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工艺史 设计知识 目录学 文献 考工记 书目 中国传统 中国古代 周礼 著录
-
描述:于纪传体、编年体、典制体史书以及方志、笔记、诗文集、小说、戏剧之类的叙事文学之中的;2另一类是单独刊行的工艺史专著,比如黄宾虹先生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主编的《美术丛书》3以及晚近由杭间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物质文化经典图说丛书》4选印的典籍.当然,随着近年设计史论的发展,营造类、制度类的一些文献如《清代匠作则例》、5《中国历代考工典》6等文献辑录也逐渐纳入专业研究的视野.
-
《牡丹亭》蓝本问题辨疑:兼与向志柱先生商榷
-
作者:伏涤修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杜丽娘 牡丹亭 牡丹亭 话本小说 话本小说 著录 著录 传奇体 传奇体 汤显祖 汤显祖 清平山堂话本 清平山堂话本 书目 书目 可能性 可能性 文言小说 文言小说
-
描述:材三种小说与《牡丹亭》进行文本比对,可以确知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既是传奇《杜丽娘记》、《杜丽娘传》的渊源所自,也是《牡丹亭》的创作蓝本。
-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错简、脱漏示例以《相山集》与《慈湖遗书》为例
-
作者:黄宽重 来源:古今论衡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错简、脱漏示例以《相山集》与《慈湖遗书》为例
-
最大最小最早的书
-
作者:暂无 来源:甘肃社会科学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四库全书》 乾隆年间 十八世纪 文渊阁 文澜阁 圆明园 金山寺 编纂
-
描述:最大的书:清朝乾隆年间编纂出版的《四库全书》有三万六千册。编纂《四库全书》时,曾将抄录入库和抄存卷目的图书,全部撰写提要,汇编成《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就有二百卷。《四库全书》分
-
《丛书综录》疏漏一例
-
作者:叶树仁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渊阁 《四库全书》 《四库总目》 综录 周亮工 师范大学图书馆 文津阁 库本 十七年 四库提要
-
描述:。如文渊阁四库本有3461种,79309卷,而文津阁本据建国后统计,有3503种,79337卷。具体如类书李清《历代不知姓名录》十卷,《诸史同异》六十八卷,周亮工《同书》四卷,均已入《四库全书》,因
-
宋代提举常平司制度初探
-
作者:贾玉英 来源:中国史研究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提举常平司 宋会要辑稿 四库全书 文渊阁 提点刑狱 商务印书馆 公元 王安石变法 熙宁 常平仓
-
描述:宋代提举常平司制度初探贾玉英宋代提举常平司创置于改革的热潮之中,既是地方行政机构,又是路级监察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对宋代政治体制改革还是经济文化发展均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拟就宋代提举常平司的设置状况、职能作用及官员选任等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一、宋代...
-
杜佑《理道要诀》辑考
-
作者:岳珍 来源:文献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通典 杜佑 文献价值 节度使 文渊阁 史料价值 四库全书 理论价值 王应麟 大事记
-
描述:当代,学术界也很少有人注意这部著作。实际上,正如《通鉴纲目》并不是简单地摘录《资治通鉴》一样,《理道要诀》也不是简单地摘录《通典》。就现存的佚文考察,《理道要诀》至少有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