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75)
报纸(245)
图书(16)
学位论文(15)
会议论文(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610)
地方文献 (32)
地方风物 (4)
红色文化 (3)
才乡教育 (2)
宗教集要 (2)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4(156)
2013(28)
2011(46)
2008(18)
2006(17)
2003(12)
2002(11)
1999(15)
1992(4)
1983(1)
按来源分组
其它(27)
抚州师专学报(9)
青年时报(7)
古典文学知识(5)
语文建设(3)
中州学刊(1)
连环画报(1)
新财富(1)
鸡西大学学报(1)
中国质量报(1)
国家衰盛在人才——王安石《论》中人才思想浅析
作者:乐马  来源:求实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社会实践  当政者  基本国策  人才思想  代表作  政事  宋神宗  指导思想  爱尔维修 
描述:论》,是反映王安石人材思想的代表作之一。在这篇“议论高奇”的著作中,王安石对人材与基本国策、人材与社会实践的关系,作了极为精辟的分析,有超越前人的独特见解,是王安石人材思想的基础
“节”的关键是技术进步——访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党委书
作者:刘晴  来源:住宅产业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建筑材料  技术进步    科学研究院  建筑节能  党委书记  建材  水泥生产  综合能耗  废弃物 
描述:界热衷于谈论的一个主要话题就是"节能"。具体到
教材其实应是学——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术语另读之一
作者:徐皓  来源:中国远程教育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远程开放教育  传统教材  教学术语  教育形态  基本功  教与学  “学” 
描述:在不同的教育形态中,尽管教材的基本功用相同,但是教材的设计思路和编制方法必然有所不同。在远程开放教育中,由于教与学的关系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学”的主体地位日益强化,必然导致所用的教材与传统教材有较大差异。[第一段]
《伤仲永》“贤于人远矣”辨释
作者:周志锋 王兆钱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伤仲永》  辨释  王安石 
描述:王安石《伤仲永》最后一段是作者的评论: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
印石纵有千面种类 寿山依旧首选之
作者:邹涛  来源:收藏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种类  印石  黄宾虹  寿山石  周亮工  王冕 
描述:中写道:“论印之一道,自国博开之,后人奉为金科玉律”,在“书国博印章后”一节中, (共4页)
”“”之辨
作者:汪秋明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褒禅山  花山  山名  梦溪笔谈  辨认出  王安石  安徽省  碑文  古诗文 
描述:”“”之辨安徽省宁国中学汪秋明(游褒掸山记)(高语一册)有这样一句话:“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也犹可识曰‘花山’。”(教参)翻译说:“有块石碑倒在路旁,碑上的文字已经模糊不清了,只是从碑
志丹马头山真身坐化彩绘泥塑制作料及工艺探讨
作者:杨秋颖  来源:文博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马头山  彩绘  彩塑  泥塑  分析结果  制作工艺  颜料  胎体  次生粘土矿物  有机质 
描述:志丹县马头山,位于陕北志丹县东南约40公里处,曾是陕北著名道观真武庙的所在地。备受关注的真身坐化泥塑(图1),就是在马头山一处非常隐秘险峻的天然石龛下被发现的。这在我国古代传统彩绘泥塑类文物中尚属
派王固代理福建莆田地方法院仙游分庭推事由(二十年一月十三
作者:暂无 来源:司法公报 年份:193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派王固代理福建莆田地方法院仙游分庭推事由(二十年一月十三
北宋馆职、词臣选任及文华与吏之对立——以治平、熙宁之际欧
作者:陈元锋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坛  欧阳修  北宋  词学  王安石  文章  论争  经术  学士  政治家 
描述:代表了文章家与政治家两种基本立场。论争的直接结果是导致重政事而轻文辞 ,并造成熙宁、元丰时期馆职、词臣无学无 ,使北宋中期文坛形成一个容易被忽视的断层。
黄鹤栖处有楚——访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博导教授肖建中
作者:夏炎 李华江  来源:科学中国人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非平衡材料  华中科技大学  纳米技术  学院  晶粒细化机制  功能材料  非晶体材料  有机高分子 
描述:"一定要勤于动手,不怕遭遇失败和错误,因为只有经历失败和挫折的人,才对成功的体会更深"——肖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