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泰山记》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
作者:郭庆东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引导学生 登泰山 日出 王安石 思考问题 辩证思维 人生哲理 人文景观 教学设计 迁移
-
描述:【说明】《登泰山记》一文内容比较浅易,学生对照课下注释一般能自己读懂。以往笔者教此文按照文章本身的顺序展开,即引导学生先了解泰山的位置,再熟悉游踪,品析泰山日出,感知人文景观等。这
-
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
-
作者:刘泽 子沐 来源:中学生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宋八大家 曾巩 玉山县 北宋散文 江西 南丰 易占 溶洞 迁移 古文
-
描述:玉山县的地貌,包括溶洞、岩石等。
-
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谈迁移规律在小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
作者:常一民 来源:黑龙江教育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迁移规律 小学历史 垂直迁移 小学语文 水平迁移 负迁移 王安石变法 正迁移 西安事变 蒋介石
-
描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谈迁移规律在小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哈尔滨市教育学院常一民所谓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是学习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迁移的影响表现在学习的各个方面。例如:已有知识对新知识
-
太平岭成矿带成矿条件及其找矿潜力
-
作者:闫文强 董传统 来源:科技创业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太平岭成矿带 阎王殿组 黄松群 杨木组
-
描述:根据多年掌握的区域地质及物探资料综合分析,结合野外地质调查认为,太平岭成矿带在成矿的物质来源(地层、岩体等)及热源等条件十分优越,找矿潜力巨大。分析该成矿带诸矿床成矿条件如构造、地层及岩体有其共性
-
江西相山沙洲矿床铀的存在形式和迁移特征探讨:来自诱发裂变径
-
作者:张玉燕 李子颖 黄志章 李秀珍 来源:高校地质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沙洲铀矿床 沙洲铀矿床 花岗质围岩 花岗质围岩 铀的存在形式 铀的存在形式 诱发裂变径迹 诱发裂变径迹 蚀变作用 蚀变作用
-
描述:为来源于花岗岩原岩的继承铀和来源于成矿流体的叠加铀两类。经过交代蚀变作用,造岩矿物中的铀含量明显降低,大部分含铀副矿物消失。铀被带出并进入热液流体,后主要聚集在蚀变矿物周边和沿裂隙分布,或被新生矿物
-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昆曲
-
作者:暂无 来源:文化艺术研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非物质遗产 昆曲 人类 京剧演员 戏剧结构 《牡丹亭》 《长生殿》 17世纪
-
描述:》成为传统的保留剧目。
-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的困境
-
作者:王珏平 来源:当代艺术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水磨腔 牡丹亭 昆曲传习所
-
描述:本文的核心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探讨了其起源,形成,繁盛及其衰落,并且从其自身的特征和社会时代两个方面作出了一些客观的阐释。同时着眼于今天昆曲的现状,回溯和审视新中国戏曲政策,进行彻底的反思
-
“苏州昆曲现象”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
作者:潘福能 来源:江南论坛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保护 昆曲 苏州市 借鉴意义 牡丹亭 保护条例 白先勇 新世纪 基本情况
-
描述:新世纪以来的十年,苏州昆曲摆脱困境得到发展,一批新版的昆曲经典蜚声海内外,创造了"苏州昆曲现象"。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对今后苏州乃至全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一、苏州非物质
-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界下的北京
-
作者:刘红庆 来源:北京纪事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制作技艺 文化遗产保护 北京昆曲 北京市 牡丹亭 手工技艺 木版水印 传统文化 中医药文化
-
描述:始终不会停歇……
-
王安石五行学说与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比较
-
作者:甘茂坤 来源:科教导刊(中旬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 马克思 马克思 物质观 物质观
-
描述: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唯物主义对物质的理解,经历了从朴素到科学,从片面到比较全面的认识过程。将王安石五行学说与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进行比较,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唯物主义物质观从朴素到科学、从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