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牡丹亭》中的春意象
-
作者:杨秋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春 春 杜丽娘 杜丽娘 惊梦 惊梦 寻梦 寻梦
-
描述:《牡丹亭》是我国明代著名的曲作品之一,历代文人都对它做了各个方面的研究。但是在《惊梦》和《寻梦》中出现了大量有关春景的描写。从对春景描写的运用中可以看出作者运用了借景抒情这一写作手法,来表达主人公
-
“慕色”婉约秀美“还魂”相形见绌:关于《牡丹亭》的反思
-
作者:蒋星煜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还魂记 还魂记 汤显祖 汤显祖 游园 游园 惊梦 惊梦
-
描述:出,“历千古不朽”之因就在这两出。换言之,全剧“慕色”写得婉约秀美,而“还魂”则相形见绌了。而于演之场上时,则既要考虑全剧是否全系精华,也要考虑当代观众的欣赏习惯,一味求全,不足取也。
-
《慕色》婉约秀美《还魂》相形见绌:关于《牡丹亭》的反思
-
作者:蒋星煜 来源:文化艺术研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还魂记 还魂记 汤显祖 汤显祖 游园 游园 惊梦 惊梦
-
描述:《惊梦》《寻梦》三出,如果把《游园》《惊梦》作为一出,“历千古不朽”之因就在这两出。换言之,全剧“幕色”写得婉约秀美,而“还魂”则相形见绌了。而于演之场上时,则既要考虑全剧是否全系精华,也要考虑当代
-
“慕色”婉约秀美,“还魂”相形见绌-关於《牡丹亭》的反思
-
作者:暂无 来源:戏曲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还魂记 汤显祖 游园 惊梦
-
描述:“慕色”婉约秀美,“还魂”相形见绌-关於《牡丹亭》的反思
-
游园惊梦
-
作者:文清丽 来源:当代小说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游园 照相馆 白先勇 眼睛 手机 杜丽娘 电话 宿舍 梨园
-
描述:1范蒙跟李文恒商定周日去稻香湖拍婚纱照,八月照相馆的王老板从周三开始每隔一个小时打一次电话,每次都是陈阳接电话。接到第五个电话,陈阳实在
-
牡丹亭.惊梦
-
作者:珑心 来源:飞魔幻B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人都说戏子低了贱,虽不似青楼女子半点朱唇万客尝,却是抛头露面,一抹娇容千人赏。 文远说他会尽力说服父亲,让她不要担心,可她又怎能不担心?齐家富甲一方,在扬州城里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试问齐老爷怎会容许一个出身微贱的戏子嫁入齐家?萧沁幽叹了一口气,还是等一等吧。 文远就是料定她会这么说,到时又要再拖上一年半载,所以他才坚持要带她去见父亲。 遥想三年前与文远在游园初遇,那时她正值豆蔻年华,手执团扇,媚眼如丝。 园内繁花似锦,人流如织,她蹦跳着踏入牡丹亭中,不知是谁,将她头上的发钗碰掉,待她俯下身去捡,却与迎面而来的人撞了个满怀。 抬眼间,竟是名男子,星眉朗目,气宇轩昂,她的脸一下子便红到耳根,慌慌张张的从他怀里挣脱起身。
-
牡丹亭·惊梦
-
作者:李克勤 来源:作文通讯(个性阅读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歌词 歌词 歌曲 歌曲 音乐艺术 音乐艺术 《牡丹亭·惊梦》 《牡丹亭·惊梦》
-
描述:浮在年岁沧海 风雨飘摇她便来 匆匆惊梦又似是千载 百世恩情缓缓流过时空障碍 这牡丹亭回来寻遍前生所爱
-
“惊梦”(“牡丹亭”)
-
作者:孙怀昂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5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饰演
-
描述:“惊梦”(“牡丹亭”)
-
我与《游园惊梦》
-
作者:白先勇 来源:中文自修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园惊梦》 昆曲 演出 曲调 音乐 梅兰芳 《牡丹亭》 家人
-
描述:很小的时候我在上海看过一次昆曲,那是抗战胜利后的第二年梅兰芳回国首次公演,在上海美琪大戏院演出。我随家人去看的,恰巧就是《游园惊梦》。从此我便与昆曲,尤其是《牡丹亭》结下不解之缘。小时候并不懂戏
-
关于《游园惊梦》
-
作者:梨园子 来源:电影评介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园惊梦》 《牡丹亭》 《惊梦》 汤显祖 柳梦梅 三十年代 影片 设计与塑造 艺术特点 情感表达
-
描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故事,就内容而言,与汤显祖本《游园惊梦》并不是一回事。影片之所以取名《游园惊梦》,无疑是作者的一种匠心。因为影片《游园惊梦》与汤显祖本《游园惊梦》不仅有着许多重要的关联与暗合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