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19)
学位论文
(2)
报纸
(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3)
地方文献
(9)
按年份分组
2013
(3)
2012
(4)
2011
(1)
2008
(2)
2007
(1)
2003
(2)
2000
(1)
1997
(1)
1994
(1)
1992
(1)
按来源分组
其它
(2)
抚州师专学报
(1)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
芒种
(1)
河北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1)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
丹东师专学报
(1)
现代语文 文学研究 上旬刊
(1)
相关搜索词
情理
真色
汤显祖
《牡丹亭》
八大山人
悟空
情理冲突
王学
伦理
《临川四梦》
才子佳人模式
心理情感
圆融
首页
>
根据【检索词:情理】搜索到相关结果
19
条
情理
与伦理: 一种历史的阶段性诠释
作者:
李建华
陈芬
来源:
有色金属高教研究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阶段性
情感方式
以理节情
“心”
道德生活
情理
关系
董仲舒
伦理
道德理性
陆九渊
描述:
情理
与伦理:一种历史的阶段性诠释中南工业大学李建华陈芬
情理
关系始终是中国伦理思想史上争论的主题之一。就其基本思想倾向而论,历来就是重“理”轻“情”。尽管有人倡导“
情理
合一”的情感方式,但施之于道德
由《临川四梦》看汤显祖的
情理
观
作者:
刘璇
来源:
西江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临川四梦》
真情
理性
政治理想
描述:
幅,表达出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论《红楼梦》中「
情理
兼备」而「两尽其道」之「痴理」观
作者:
欧丽娟
来源:
台大中文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才子佳人模式
莺莺传
西厢记
牡丹亭
痴理
描述:
,而達到
情理
兼備的平衡。如果說「緣情入禮(理)」解釋了明中期以來浪漫愛情故事的創作主旨,則「緣禮(理)入情」 乃是《紅樓夢》對晚明以來「
情理
對立」、「以欲為情」之情論俗流的扭轉。此中,將「個人」由才子佳人
再论《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体现的
情理
意蕴
作者:
杨茜
来源:
学理论(下)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描述:
“情”而死,为“情”重生,通过自己对爱情的主动追求和大胆地与封建礼教相抗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一个走不出去的圆圈(《牡丹亭》
情理
建构的文化心理批判)
作者:
冯文楼
来源: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描述:
一个走不出去的圆圈(《牡丹亭》
情理
建构的文化心理批判)
一个走不出去的圆圈--《牡丹亭》
情理
建构的文化心理批判
作者:
冯文楼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自然人格
认同
普遍性
人性
实践理性
文化心理
道德规范
牡丹亭
心理情感
理性选择
描述:
场上对古代文学创作中的同类现象进行了文化反思与探讨。
情即理:阳明心学对《牡丹亭》
情理
关系的影响
作者:
丁芳
来源:
兰州学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汤显祖
汤显祖
阳明心学
阳明心学
描述:
。因此,心学关注形下,主张形上之性理与形下之日用、情欲不可拆分,如此形上之性理才不会成为悬空存在的事物。晚明心学推进的
情理
观与今人所持的
情理
二元论有着深刻的差异,客观上造成了当今学者对汤显祖
情理
观
杜丽娘的矛盾性格:
情理
的冲突与调和
作者:
施彩云
来源: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杜丽娘
矛盾性格
情与理
描述:
传统礼教的。她的矛盾性格、
情理
的变化需要更为深入的理解。
情理
兼包,圆融观照:晏殊《浣溪沙》理性情致剖析
作者:
陈连林
来源:
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圆融
圆融
晏殊词
晏殊词
观照
观照
浣溪沙
浣溪沙
理性情感
理性情感
温庭筠
温庭筠
言志抒情
言志抒情
价值体现
价值体现
李煜
李煜
修养
修养
描述:
理性,有圆融的观照之趣,这也是晏殊词的价值体现之一。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