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从《牡丹亭》透视汤显祖的情感追求
作者:赵琳娜  来源:科教文汇(上旬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真情  真情  至情  至情  时代意义  时代意义 
描述:本文通过对《牡丹亭》情节及杜丽娘形象的简要分析,论述了汤显祖对真情和"至情"的热烈追求,并分析了汤显祖"真情"说的思想渊源及时代意义。
陆九渊的德育心理、差异心理与教师心理思想
作者:燕国材  来源: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德育心理思想  差异心理思想  教师心理思想 
描述:陆九渊的德育心理思想,探讨了德育的过程、原则与方法;差异心理思想中有因材施教的含义;教师心理思想强调教师应当先知先觉,了解学生要由内识其心,要善于帮助学生减担。
曲意:透视汤显祖创作心态的关捩
作者:万陆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创作心态  曲意 
描述:”,是透视汤氏创作心态的关捩,于是文章由曲意入手,返观了其创作所经历的一个个里程……
真情永远──上海“七一”现象透视
作者:翟永太  来源:人民公安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刑释解教人员  刑释人员  吴炳  重新犯罪  运输公司  公司领导  营业执照  社会稳定  思想政治工作  解除劳动教养 
描述:真情永远──上海“七一”现象透视本刊记者翟永太人不可能独立生存,需要社会,乃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帮助。这种帮助,对那些刚刚走出大墙的刑释解教人员来说,则显得更为重要。上海市静安区“七一”运输公司
论题:王安石历史地位沉浮透视
作者:李华瑞 尚平 杨小敏 杨芳 程皓 崔红芬 靳小龙  来源:历史教学问题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反变法派  中国历史  梁启超  司马光  荆公新学  马克思主义  资本主义  社会气候  教学问题 
描述:达90余种,发表论文约千余篇,而这些论著又是毁誉、褒扬,莫衷一是。王安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好象一个谜
避文如仇
作者:胡漠察  来源:读书杂志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居易  周亮工  文章  不足  作家  心理  接触  作品  例子 
描述: 周亮工《因树屋书影》卷一云:“李赞皇与白傅不协,终身不肯见其词翰,恐一见便为回心。”这真是一件趣事。这位李赞皇因为与白居易不和,所以不愿读他的文章,依以人衡文之例揣之,本不足异,不过这李赞皇倒是有些特别,他知道
诗咏“春归”(小相声)
作者:王宝琪  来源:辅导员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回归  家乡  学问  相声  落后  杜甫  现代人  古代人学  心理 
描述:甲:我给你念一首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乙:(竖起大拇指)好,写得真好!(挠一挠头,又困惑地)可是,我还有点儿不明白呀……我们刚来踏春赏景,你怎么就要回去了呢?甲:谁说我们要回去呀?乙:诗里不是说"长恨春归无觅处",已经"无觅
有一种脸红,叫赤面恐怖症
作者:甘淑珍  来源:大众心理学杂志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恐怖症  中国传统文化  晏几道  关羽  华容道  美德  享受  心理 
描述:无论如何不会说关羽羞涩脸染红晕的。关羽的脸红被安上了忠义的帽子,据说曹操败走华容道时,
耻感与耻感教育
作者:沈贵鹏 张天舒  来源:思想理论教育·下半月行动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耻感教育  道德生活  社会生活  价值问题  道德问题  陆九渊  全球性  心理 
描述:缺乏基本探索,本文旨在抛砖引玉,以就教于方家.
檃括体词浅论:以宋人的创作为中心
作者:彭國忠  来源:词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人  宋代  原文  体词  作品  王安石  心理  创作  米友仁  赤壁 
描述:宋代开始进行规模创作的,后人讨论较多的也是宋人的檃括体词。而全部立论,亦以词作者的自序或题目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