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56)
报纸(111)
图书(14)
会议论文(6)
学位论文(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33)
地方文献 (47)
地方风物 (5)
宗教集要 (4)
才乡教育 (3)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4(45)
2013(28)
2012(50)
2011(25)
2009(15)
2006(14)
2005(9)
1998(8)
1988(11)
1983(8)
按来源分组
人民音乐出版社(2)
牡丹(1)
辅导员(教学版)(1)
法音(1)
中国音乐(1)
湛江日报(1)
淮北日报(1)
神州民俗(1)
看历史(1)
传奇故事(百家讲坛)(中旬)(1)
《牡丹亭》“下场集唐诗”艺术价值
作者:何敏  来源: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下场集唐诗  下场集唐诗  至情  至情  唐诗  唐诗  互文性  互文性 
描述:《牡丹亭》全本共五十五出,有下场集唐诗共计54首。早在元代杂剧和南戏中都已经有了下场诗。虽然诗歌与剧情有所关联,但诗歌的更多文学功用并没有得到体现。本文拟以这54首下场集唐诗作为研究对象,突破以往文人对集句诗的偏见,分析它们在叙事文学作品中作为诗歌的艺术价值。
子墓及墓碑辨伪
作者:张希宇  来源:山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墓碑  《汉书》  王东槐  乡土志  子启  《太平寰宇记》  何绍基  今文经学  微山县  殷有三仁 
描述:子墓及墓碑辨伪张希宇众所周知,我国战国以前的墓葬制度是其墓不封,或封而不肥。因此,在久经战乱之后,后人甚至借助于史书记载也难以发现战国以前的地上墓葬部分。没有地下墓葬的考证,敢说某处为先秦墓葬
陆象山生态伦理思想发
作者:华启和  来源: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象山  吾心即宇宙  心即理  生态伦理思想 
描述:追溯“心学”体系的闪光点,阐发陆象山“吾心即是宇宙、心即理”,“是理充塞宇宙,天地顺此而动”,“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人与天地并立而为三极”之说,洞察其朴素的生态伦理思想。这为解决生态危机问题,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重要的价值资源,是一种智慧的启示。
创”应是外科学发展的理念
作者:黄志强  来源: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外科学  医学发展  创外科  内镜术  手术切口  创伤 
描述:创”应是外科学发展的理念
胡应麟小说史料论发
作者:王嘉川  来源: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胡应麟  文言小说  史料价值 
描述:胡应麟认识到小说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虽然小说非记事之史学著作,“尽采”以入并不妥当,但却可以把它作为史料来看待,适当地采以入。他的小说编纂工作,就是在这种认识的指导下进行的。他既看到了小说与历史
刘因《明妃曲》发
作者:王星琦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因  王安石  王昭君  昭君出塞  毛延寿  白居易  马致远  西京杂记  昭君故事  汉宫秋 
描述:一说到《明妃曲》,人们很自然地会想到王安石的二首同题之作,诗中王昭君"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的黯然销魂之态,以及汉元帝"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的追悔莫及之状,都神情毕肖,活生生如在目前。特别是王安石"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还有"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的
乐钧小说《耳食录》发
作者:邹自振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耳食  小说  宝黛爱情  《聊斋志异》  临川  乾隆盛世  《红楼梦》  将军  书生  石印 
描述:,风雅好士,他被召致幕中,经常和刘嗣绾(芙
康有为早期礼学思想发
作者:杨君 田海林  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康有为  礼学  教学通议  周礼 
描述: 康有为早期礼学思想的形成以其早年教育为主要背景,集中体现在《教学通议》一书中,以尊崇《周礼》为其鲜明的特色。康有为早期礼学思想继承了儒家经世致用的政治传统,并孕有近代维新变法的政治因子,是康有为戊戌时期维新变法思想的重要前提和必要准备。
《论语·子》“分”字注辨
作者:曹柏青  来源: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论语    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  解释  农业生产  周礼  郑注  朱熹  注释 
描述:‘分或为粪,此五谷不分,当渎如草人粪种之粪,
寓读于藏 以见著
作者:贾二强  来源:书品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藏书家  黄永年  题录 
描述:之精且稀见,还是令我颇为吃惊。仅此一端,亦足证永年师誉之为不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