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快北干流开发应是今后黄河治理开发的重点
-
作者:杨希刚 来源:治黄科技信息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河治理 河流治理 北干流开发
-
描述:加快北干流开发应是今后黄河治理开发的重点
-
区域经济开发应是多向开发
-
作者:李树琮 来源:经济研究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区域经济开发 开发方式 区域产业结构优化 市场需求 优势产业 区域开发 自然资源 逆向 资源开发利用 因素分析
-
描述:工,促进经济发展的开发方式。有的甚至认为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有赖于“逆向开发”,应该“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增加从适销对路产品中筛选优势产品,再进一步把优势产品发展成优势产业,这样一旦在全省形成了若干支柱性
-
中国古代林业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
作者:刘锡涛 来源:甘肃林业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林业资源 中国古代 《吕氏春秋》 保护森林资源 生物资源 《周礼·地官》 《礼记·月令》 山林资源 火烧山 开发与保护
-
描述:人类对森林的砍伐,尤其是大规模的乱砍滥伐,给林业资源带来严重的破坏。如《水经注》卷九载“汉武帝塞决河,斩淇园之竹木以为用。寇恂为河内,伐竹淇川,治矢百余万以输军资。今通望淇川,无复此物。”此后,记载森林遭破坏的文献很多,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屯...
-
创新应是内蒙古开发的着力点
-
作者:姜淑兰 来源:理论研究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内蒙古开发 呼和浩特市 教育学院
-
描述:创新应是内蒙古开发的着力点
-
语文课本:尚须充分开发的沃土
-
作者:郭志明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课本 教育资源 王安石 语文教师 褒禅山 语文教学 沃土 人生态度 理解 思考
-
描述:语文课本:尚须充分开发的沃土
-
宋代汉族迁入岭南及其对南疆的开发
-
作者:刘美崧 来源: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岭外代答》 《宋史》 汉族 《太平寰宇记》 《舆地纪胜》 岭南 《宋会要辑稿》 海南岛 《续资治通鉴长编》 少数民族
-
描述:皆抱孙长息于东南”。而荆襄沅湘一带,是自西北迁往东南的交通要道,也有不少汉族士民在荆湖地区定居,“西北士
-
黄土高原治理开发机制的新突破
-
作者:王文德 薄宝明 来源: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土高原治理 治理开发 开发机制 土地治理 新突破 北屯 农民 收回投资 马头山 承包者
-
描述:继户包治理小流域形式的出现,宁武县又开创性地建立了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土地治理开发公司,改变了过去国家花钱开发,农民无偿使用的做法。初步形成了筹集资金多元渠道、新建土地有偿使用、投资回收积累再生
-
北宋神宗时期对熙河地区的开发
-
作者:姚兆余 来源:开发研究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神宗时期 宋政府 弓箭手 黑河地区 开发措施 王安石变法 熙宁 森林资源 茶马贸易 军事防御
-
描述:北宋神宗时期对熙河地区的开发姚兆余一、开发背景公元11世纪初期,在我国西北辽阔的土地上,秦陇以西地区散居着众多的"种族分散,不相统一"①的吐蕃部族。北宋政府为了有效地同。酉夏抗衡,积极推行"联蕃制夏
-
“政府应是土地一级开发的主体”
-
作者:张涛 原国栋 来源:北京房地产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土地开发 稀缺资源 政府 基础工作 经济社会发展 战略地位 城市建设 不可替代 主体 一级
-
描述:土地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可调控的稀缺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土地开发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工作,那么,土地一级开发的主体该由谁来完成?
-
桂林榕、杉湖文化及其开发
-
作者:余福洲 来源:社会科学家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桂林 榕湖 地方文化 文化点 李秉礼 历史文化名城 文人 水榭 开发实施 芙蓉池
-
描述:汇一体,由此湖文化成了自然与人文结合的硕果。在中国文化史上这些文化现象是人们共睹的。 在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也有自己的湖文化,那就是榕、杉湖文化。最早的榕、杉湖形貌,现存于鹦鹉山的巨型南宋桂州府城石刻图碑中。榕、杉湖东通漓江,而西端折北,连接濠塘直近鹦鹉山,将桂林半城环抱,成为桂林城西南的护卫。这种形势、规模至今仍无大变。唐宋时,榕、杉湖在南门城墙外,属外湖。至明初,桂林城向南扩展,榕、杉湖才成为内湖,那时统称阳圹,东为杉湖,西为莲荡。明人邝露《阳圹记》描述是绕湖“临水人家,粉墙朱榭,相错如绣”,而莲荡则是“风开翠扇”,“杜若芳洲”,“红藻白芝”,景象美而慰人。这样的自然环境,自清乾隆以后,逐渐成为桂林地方文人结庐、辟园、聚游之地,一批桂林地方诗人、词家、画师在这里产生、发展起来,将桂林地方文化发展到了历史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