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5912)
期刊文章(5294)
会议论文(92)
学位论文(40)
图书(27)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1179)
地方文献 (67)
地方风物 (35)
才乡教育 (28)
非遗保护 (27)
宗教集要 (16)
文化溯源 (7)
红色文化 (6)
按年份分组
2014(5597)
2013(327)
2010(338)
2009(330)
2007(304)
2006(243)
2005(222)
2004(197)
2002(158)
1963(2)
按来源分组
中国文化报(22)
上海教育(17)
理论视野(3)
现代家电(3)
新语文学习(教师版)(3)
辽宁教育(3)
教苑荟萃(3)
苏南科技开发(2)
知识经济(中国直销)(2)
新体育(社会体育指导员)(1)
抓住历史机遇 实现超常发展
作者:何观生  来源:核地知与行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  地质工作  地质找矿  地质经济  加工业  铜材  相山 
描述:充分发挥在中国“铀都”相山开展地质找矿和在“铜都”鹰潭发展铜材加工业的优势.牢牢抓住加强地质工作的历史机遇,瞄准“四大目标”,2007年,我队力争完成产值5亿元、利润突破1000万元,实现全队地质
新世纪教师应是心理专家
作者:李早福  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生心理  教师  心理专家 
描述:当今心理问题是全人类的普遍问题,但学生年龄趋势越小问题就越大,后果就越严重。学生脆弱的心理需要呵护,学生的自我中心主义需要矫正,学生的青春期心理需要引导,学生的变态心理应该关注,因此新世纪教师应是
教师应是“思想者”
作者:肖民  来源:教师之友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师  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  奉献精神 
描述:教育的效果是滞后的,教育探索允许出现“合理失误”,社会也好,教育部门的领导也罢,要以宽容、理解的心态去面对那些“叛逆者”,棒杀或棒杀都是不够理性的做法。教师要成为思想者,但教育部门的领导
应是教师读书时
作者:俞武彬  来源:青年教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育方法  教育随笔  教师  阅读习惯 
描述:一、读书宣言——我以读书支撑教育乃至生命[第一段]
高素质的教师应是什么样的
作者:伊永祥  来源:新课程学习(中旬)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师  高素质  培养 
描述: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培养祖国未来接班人的"园丁"。
年味变淡折射社会发展
作者:黄志红  来源:初中生世界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教材  生活理念  工业化  农业生产  刘绍棠  传统节日  发展  改革开放  上册  春节 
描述:苏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上册中收录了刘绍棠先生的《本命年的回想》一文,文章详尽地叙写了过去运河人家过年的种种风俗。过年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年"的最初含义来自农业生产,古时人
宋诗革新倡导者梅尧臣及其诗
作者:吴孟复  来源:江淮学刊 年份:196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梅尧臣  欧阳修  现实主义  白居易  王安石  晚唐体  革新运动  反映现实  倡导者  陆游 
描述:者皆某所称赏。”(《中山诗话》)可见对他诗歌中的精华所在,欧阳修就有不同的看法。他的诗歌风格,一般说为“平淡”,但这不能所括他诗的特色。他的“力矫‘昆体’”,虽为世所公认,但曾有人将其说成“‘庸体’之杰出者” (方回语),更有人竟将其
实施新课改,教师应是……
作者:陈彩玲  来源:辅导员(教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新课改  新课改  教师  教师  历史性转变  历史性转变  教育工作者  教育工作者  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理念  学科本位  学科本位 
描述: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的顺利推进,我国基础教育将进一步实现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而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迅速更新教育观念,转变自身角色,以适应新课程标准
教师应是终身学习理念的研究者和实践者
作者:张小卉 王自芬  来源:中学生物教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终身学习  教师 
描述: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使终身教育体系替代传统的三段论教育体系已经勿庸置疑,终身教育与学习是每位公民应对社会挑战和生存的保障,是现代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教师应该树立终身教育与学习的理念,通过终身
中国农业的取向应是发展集体经济
作者:陈景明  来源:经济论坛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  农业经济  集体经济  发展 
描述:中国农业的取向应是发展集体经济陈景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十几年来,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在此过程中对发展集体经济和保护建设公共设施注意不够,极大地影响着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随着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