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8)
报纸(16)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9)
宗教集要 (4)
地方文献 (2)
按年份分组
2014(11)
2013(5)
2011(6)
2010(2)
2009(5)
2008(1)
2004(2)
2000(1)
1996(4)
1958(1)
按来源分组
美术向导(2)
文物(1)
中华书局(1)
新课程(简明作文)(中学版)(1)
经典阅读·中学版(1)
临川晚报(1)
老年教育·书画艺术(1)
新美术(1)
松江报(1)
河南商报(1)
陆维钊题
作者:林乾良  来源:青少年书法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美术学院  浙江大学  周亮工  斋馆名  世界之最  书法篆刻  副教授  平湖  学习  原名 
描述:中国美术学院已故的陆维钊教授(1899-1980年),原名子平,字东武,又字微昭,晚署劭翁,浙江平湖人。笔者于1951年在浙江大学求学时就认识陆师。至于向他老人家学习书画篆刻,那则是20年以后的事了。
漫话古代烙马
作者:凌士欣  来源:美术向导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吕氏春秋》  大面积灼伤  无边框  民国初年  《周礼  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  艺术感染力  官印  史不绝书 
描述:漫话古代烙马凌士欣烙马是指我国古代在马上烫出印迹的火印。“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安宁则以别尊卑之序,有变则以济远近之难”(《后汉书·马援传》)。我国迟至周代,马政已具有一定规模,“校人掌王马
“郡”应是“郡卬”
作者:毛西旁  来源:文献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全宋诗  全唐诗  嘉陵江  七律诗  古籍出版  大学出版社  扬州诗局  说文解字  中华书局  点校 
描述:当"郡望"讲的"郡"不是一般辞书上所说的"郡
简论如皋学流派
作者:王树堂  来源:江海纵横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清流派    产生和发展  地方文化  篆刻史  南通  周亮工  青田石  如皋学流派 
描述:派”。“如皋派”活跃在当时扬州和通、如、海、泰地区(当时南通、如皋、海安地属扬州管辖),并影响波及上海、浙江,在明清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南通地方文化写下辉煌艺迹。
海拾贝:黄永年
作者:朱琪  来源:书法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版本目录学家  古籍整理  陕西师范大学  江苏江阴  学术研究  顾颉刚  黄氏  历史学家  吕思勉  藏书 
描述:,是学者篆刻家的典型。十三岁见线装古书上的藏书而始习篆刻,二十岁师从篆刻家郭枫谷。
关于“三桥”龟纽篆的几点质疑
作者:杨谔  来源:四川文物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彭  新发现  周亮工  处理方法  文物工作者  明末清初  明嘉靖  文字数据  二级文物  寿山 
描述:关于“三桥”龟纽篆的几点质疑杨谔《四川文物》1993年第3期刊登了黄节厚先生撰写的《南川征集的“三桥”龟纽篆》一文。文中说,四川省南川县文管所征集到的一方文为“我是玉皇香案吏,滴居犹得住蓬莱
《王立民稿》序
作者:陈振濂  来源:书法世界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立民  李瑞清  书法艺术  书法篆刻  时代背景  大学生  胡小石  文化渊源  中国近现代  现代书法 
描述:法艺术在当代的传承,以及李瑞清、游寿等诸家的书艺影响。我觉得他对李瑞清、胡小石、游寿这一书派的研究极其深刻,这也许是与立民师从游寿先生有密切的关系吧。在那次会议上,发起了由我主编的《近现代书法史》、王立民作为编委之一并承担了《李瑞清研
明代文艺思潮与明末清初的
作者:李华年  来源:艺文论丛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末清初  篆刻艺术  明代后期  周亮工  古籍出版  李梦阳  明代中期  印章  袁宏道  童心 
描述:近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明张灏《学山堂印谱》、清周亮工《赖古堂印谱》、汪启淑《飞鸿堂印谱》,使我们对明末到清乾隆中期篆刻艺术的发展能够做较为深入的研究,不能不认为几部印谱的出版,是一件有功艺林的盛举。自生于明代中期死于明代后期的文彭
陈根远说古(十七)
作者:陈根远  来源: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彭    书画大师  江苏苏州  文征明  周亮工  国子监  明代  冻石  印章 
描述:稿,然后请刻牙印名手李文甫代刻。
赏读方胜书画作品
作者:暂无 来源:新校园(阅读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书画  作品  赏读  黄永年  篆刻 
描述:方胜,字敬吉,男,汉族,山西五台人,1941年7月生于四川成都。自细酷爱金石书画,从张寒杉、叶访樵学习书画,又随韩蹬安、陈泽秦、黄永年研习篆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