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20)
报纸(29)
学位论文(4)
图书(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43)
地方文献 (8)
非遗保护 (1)
地方风物 (1)
红色文化 (1)
宗教集要 (1)
按年份分组
2014(15)
2012(10)
2011(13)
2010(10)
2009(10)
2008(10)
2006(8)
2002(5)
2001(2)
1994(3)
按来源分组
文学自由谈(4)
国际木业(3)
名作欣赏(2)
南方日报(2)
戏剧艺术(1)
中国道教(1)
新闻与写作杂志(1)
语文世界(初中版)(1)
大理(1)
文学遗产(1)
《鹤林玉露》中有关江西文人的记述
作者:王德保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江西  文人  《四库全书总目》  南宋后期  罗大经  文学家  杨万里  陆九渊 
描述:;所载江西文人事迹,多为士大夫,且以文士和理学家为主。
程钜夫江南求贤所荐文人
作者:王树林  来源: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行状》  文人  《四库提要》  侍御史  戴表元  江南  求贤  十三年  墓志铭  行御史台 
描述:程钜夫江南求贤所荐文人考王树林程钜夫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的江南求贤,不过是元政府拢络南方民心,稳定江南政局的一种手段。其结果却导致了大批南方文人的北上,不仅达到了统治者的政治目的,而且促进了至元
我言秋日胜春朝:论晏殊咏秋词
作者:唐红卫  来源: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晏殊  文人  文人  咏秋  咏秋 
描述: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失意文人大多借秋天来抒发自己的凄怨之情,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文人悲秋的传统基调。作为世所共知的太平宰相、盛世词人——晏殊走出了前人的窠臼,他的咏秋词无论是节序咏物还是伤时感怀
文登学与人才文登
作者:方妍 谭泉永  来源:中国人才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太平寰宇记》  人才  秦始皇  文人 
描述:北宋《太平寰宇记》记载:秦始皇东巡,召集文人登此山,论功颂德,因名。文登一出场,便与文人、诗文扯上了关系。
文登学
作者:田序强  来源:党员干部之友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太平寰宇记》  秦始皇  文人  得名 
描述:州治后来移于牟平、蓬莱等地,不过北宋苏轼在登州知府任上所写诗句“东鲁遗风至今在,十万人家读书声”,道的却是文登民风。所谓东鲁遗风,是指汉代大儒郑玄曾在文登城西15里的长学山阳开院讲课,邑人读书求学由此蔚然成风。此事有明崇祯六年碑为证:“山名长学,盖先代郑司农设教处,《后汉书·郑玄传》‘客耕东莱’,即此地。”
南方的雨和北方的雨
作者:暂无 来源:小作家选刊·小学生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南方的雨和北方的雨》  散文  王英琦  文学 
描述:南方的雨,下得缠绵、温柔、纤细、持久;北方的雨,下得豪爽、酣畅、粗犷、干脆。南方的雨,像南方少女的爱,羞羞答答,多情、含蓄;北方的雨,像北方小伙的情,炽烈如焰,热情、奔放。南方的雨,使人想起洞萧牧歌
文人与做官
作者:徐怀谦  来源:领导文萃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利大于弊  苏轼  不适合  陶渊明  王安石  政绩卓著  司马光  欧阳修  宋太祖  评论文 
描述:文人与做官,是一个较为古老的话题。文人到底适合不适合做官,文人做官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样的争论大约会无休止地延续下去。有相当多的人认为,文人不适合做官。文人身上有太多的弱点,比如文人无行
谁是文人
作者:高超群  来源:南风窗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政治家  民族理想  作家  文学性  语言  托克维尔  人类历史  治国之道  王安石  辩论 
描述:人类历史上,没有公开的、国之是非辩论的国家并不罕见,但一个民族如此鄙视这种讨论,的确令人惊异。
文人的较量
作者:李国文  来源:文学自由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苏东坡  苏轼  宋神宗  较量  欧阳修  唐宋八大家  政治家  文学家  熙宁 
描述:苏东坡殡丧完他的父亲,并守了三年的丧,终于在北宋神宗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的二月,从家乡四川回到阔别已久的都城开封。也是这年,也是这月,王安石被宋神宗赵顼任命为谏议大
文人与赌
作者:魏智勇  来源:书摘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赌博  博弈  文人士大夫  李清照  陀思妥耶夫斯基  魏晋名士  孔老夫子  谢安  麻将  王安石 
描述:无所用心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