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女祖
作者:辛玉璞  来源:华夏文化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胥国  女娲补天  白鹿原  人类活动  《淮南子·天文训》  骊山  《太平寰宇记》  骨化石  鼎盛状况  古人类遗址 
描述:人类社会是从“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权制开始发展的。中华民族也不例外。从大量传说(包括依据传说追记而成的文献)和考古物证的综合分析中,我们可以找到中华民族第一位女祖先的名字。她就是胥。胥和
”、“花”辨析
作者:周业金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花”  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  读音错误  语文课本  古今字  花山  辨认出  文字  汉字 
描述:,留下一串串疑问。怎样让学生明白王安石推断的原因呢?得从“”、“花”二字说起,还要联系文章开头、中间、结尾三处文字详加消化。 汉字最初只有“”(huā)字,没有“花”字,后来有了“花”字,“
北宋的靡之风
作者:顾全芳  来源: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  财政危机  宋太祖  士大夫  宋真宗  统治者  贫富不均  宋徽宗  王安石  社会风气 
描述:的政治机体中,生长出难以治愈的肿瘤。
夏诗捃
作者:李青山  来源: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杨万里  大明湖  四时田园杂兴  《宿新市徐公店》  西湖  王安石  景物诗  纪游诗  《竹枝词》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描述:在四时景物诗中,夏诗与春诗、秋诗相比,显得数量少,题材窄,其艺术的天地似乎不那么广阔,轻灵纤巧之作多,气象恢宏之作少。这恐怕是与夏日的景物特点有关。夏景不象春景、秋景对诗人那样敏感,那样容易激荡诗情。一年四季,虽然“岁有其物,物有其容”,但中国
”“花”之辨
作者:邢雯芝  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花”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描述:”“花”之辨
”与“花”详解
作者:丁远高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花”  《游褒禅山记》  详解  王安石  有意识  范读  同学 
描述:在教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一文的过程中,我在范读第一段时,有意识地将“褒禅山亦谓之华山”中的“”读作“huà,然后向同学们提出疑问:“在这一段中,我有没有明确读错的字音?”[第一段]
张达:以不变应万变
作者:陈志芳 程书香  来源:今日华人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暂时无可替代。张达先生就是印刷行业的一个坚守者,至今从业三十二年,已有相当的经验积累。目前,他就任澳门印刷业商会的理事长,为兴旺这一行业可谓全力以赴。不曾想,当被问及当初选择印刷业的缘由时
陈毅副总理在广东省省长陈郁欢送奈温将军会上的讲话
作者:暂无 来源:新华半月刊 年份:196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陈毅副总理在广东省省长陈郁欢送奈温将军会上的讲话
广东省省长陈郁在欢送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会上的讲话
作者:暂无 来源:新华月报 年份:196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广东省省长陈郁在欢送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会上的讲话
“记得花阴文屡 十年春梦寺门南”——红罂粟花漫话之二
作者:赵洛  来源:北京观察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龚自珍  黄爵滋  海棠花  潘德舆  道光  张际亮  阴文  林则徐  己亥杂诗  魏源 
描述:梗海堂也真长得好。它是乾隆年间董诰亲手栽种的。董诰从浙江回京,到了城外,和坤不给奏明,就侨居这庙里,种海棠,不想几十年海棠长得这般繁茂。龚自珍道光十九年《己亥杂诗》是这般难忘花之寺一片乱红的海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