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42)
报纸(26)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1)
地方文献 (12)
宗教集要 (3)
才乡教育 (1)
地方风物 (1)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4(12)
2013(5)
2011(9)
2010(4)
2009(9)
2005(3)
1998(1)
1997(1)
1987(1)
1982(1)
按来源分组
其它(2)
安徽文学·下半月(1)
当代戏剧(1)
中学生阅读(高中版)(下半月)(1)
潍坊晚报(1)
艺海(1)
晶报(1)
新语文学习(教师版)(1)
新世纪周刊(1)
教育观察(1)
微观的体验与宏观的透视
作者:施议对  来源: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叶嘉莹  微观  教授  丛刊  代表性  晏几道  论词  学术界  绝句  国内外 
描述:由缪钺、叶嘉莹两教授合撰的《灵谿词说》,自1982年第三季度在本学报及其丛刊连续刊载,至1986年底,计四十一篇、约四十余万字,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很大反响。在这期间,编辑部收到的专评及赏析文章共数十篇,现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数篇,拟分两期在本刊集中发表,总其名为《〈灵谿词说〉笔谈》。
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
作者:林兵  来源:湖北教育(教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个性体验  关注学生  王安石  自主研读  文本独立  个性化阅读  读出  武昌区  家乡  心灵对话 
描述:确认学生是有着鲜括思想的独立的生命个体,确认学生因其生活背景、家庭环境、个人经历、知识积累与认知水平的不同,而对文本内容的解读必然带有明显的个性特征,这种学生与文本独立对话的个性反映,应该而且必须关注。较之于传统教学,这是与本次课程改革“关注人的发展”这一课改主旋律相呼应的体现在语文学科中
美的体验者,陈述者和创造者
作者:杨键  来源:杂文选刊(下旬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东坡  体验  创造者  王安石  十三年  黄州时期  陈述  文官制度  工厂  工人 
描述:我在工厂做了十三年工人,但有关工厂的文字却一行也写不出。人们都知道,当年苏东坡在被严格监视的情况下还可以佳作连篇(惠州和黄州时期)啊!
梦思:审美至情体验
作者:邹元江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至情  审美体验  牡丹亭  杜丽娘  戏曲研究  生命历程  戏剧家  生命体验  邯郸 
描述:汤显祖擅长造梦境,《紫钗记》、《牡丹亭》、《南柯梦记》和《邯郸梦记》皆以梦入戏,被称为临川四梦。汤显祖说:因情成梦、因梦成戏。这被明清以来的曲论者、戏剧家作了种种解释、阐发,今人总括而论,认为这两句话揭示了主情派戏剧家编织戏曲情节的奥秘,是我国古代梦学说中最重要的内
作业应是学生的幸福体验
作者:暂无 来源:新语文学习·教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作业应是学生的幸福体验
印象张家界
作者:陶然  来源:金山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家界  人与人  气场  天子山  牡丹亭  传奇  杂志社  娃娃鱼  江南  体验 
描述:人与人之间有一种气场,若是投缘,短短的时间也能倾盖如故。从前看《牡丹亭》,读到雨丝风片,烟波画船,觉得江南风物美不胜收。这次应《今古传奇》杂志社邀请,赴张家界采风,所体验的,是另一番荡气回肠的滋味。
教师应是美的传播者
作者:傅立杰  来源:宁夏教育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师  教学过程  传播者  知识获得  学生  陶冶性情  体验  手段  素养  成长 
描述:教学的审美性,就是教师自觉运用美的方法和手段,以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创造贯穿教学过程,使教学本身成为审美的对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学得知识获得能力,而且从中欣赏美、体验美、陶冶性情,提高素养
春风拂槛露华浓——《牡丹亭》舞蹈剧本创作谈
作者:郑欣  来源:剧本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舞蹈作品  杜丽娘  剧本创作  改编  体验  故事  时代  演绎 
描述:春风拂槛露华浓——《牡丹亭》舞蹈剧本创作谈
文言坊
作者:暂无 来源:当代学生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国维  文言  晏殊  有我之境  人间词话  音乐  李清照  体验  词调  愁情 
描述:的词不仅能意味深长地写景抒情,读起来也琅琅上口。你是否愿与我结伴,到词中去体验古人的爱恨情愁?
昆山腔
作者:西兰  来源:扬子江诗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山腔  牡丹亭  百戏  相遇  演绎  台步  诗说  舞台  内心  秘密 
描述:昆山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