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曾巩的儒学心态初步描述
作者:黄振林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  中国文化史  儒学  士大夫  传统儒家  道德完善  王安石  欧阳修  孟子  宋明理学 
描述:曾巩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典型的“醇儒”,不仅文章写得温平雅正,整饧醇厚,而且为人也温良恭俭,澹泊持重,一派儒生本色。他弟弟写的《亡兄行状》中说:“其为人(忄享)大直方,取舍必度于礼义,不为娇伪姑息以阿世媚俗,弗在于义,虽势官大人不
良知之道--阳明禅与儒学修道养静工夫
作者:王良范  来源: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儒家经典  儒学  阳明学  王阳明  致良知  形上本体  道家  心学  陆九渊  儒者 
描述:良知之道--阳明禅与儒学修道养静工夫
“驯之以自然”的儒学内涵:读曾巩《宜黄县县学记》
作者:赖华先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宜黄县  学记  曾巩  儒学  教育思想  家乡  作者  记叙 
描述:《宜黄县县学记》是曾巩于皇祐元年(1049)应家乡抚州宜黄县官员之请,为宜黄县县学建成所作的记文。在这篇千字文中,作者以纡徐简奥的笔墨阐述了儒家的教育思想及其意义,同时又以简练的史笔记叙了家乡宜黄县县学的建立始末,表达了作者崇学重教的思想。
由《论成周学礼》看汤用彤与儒学的现代转化
作者:赵建永  来源:中国哲学史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用彤  儒学  礼教  中国文化  主体性道德人格  周礼  学礼  现代价值  成周  立国之本 
描述:教育和治国理念中的主导地位,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产生了深远影响。周礼的各种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是儒家产生的直接源头。经孔子述传,“礼”遂成为儒学的核心范畴,形成了礼仪之邦的中华民族独特的气质
儒学第三期应是基于本土、面向世界的 当代中国需要自我更新的
作者:杜维明  来源:人民论坛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儒学  儒家思想  当代中国  面向世界  自我更新  当代新儒家  中国文化  理论创新  近代以来  文化资源 
描述:儒家学者对儒学进行了理论创新,使得儒学得以"一阳来复","灵根再植"。事实上,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历劫不死,
略论宋代庄学的“儒学”倾向
作者:耿纪平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庄子》  王安石  儒学  庄学研究  《老》《庄》  吕惠卿  儒学复兴  魏晋南北朝  “六经”  文人集团 
描述:略论宋代庄学的“儒学”倾向
王安石庄子学的儒学思想及其影响
作者:李波  来源:兰州学刊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庄子  王安石  儒学 
描述:王安石在庄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把庄子纳入到儒家范畴,改变了后人治庄的道路,从此以后,庄学的研究带有了明显的儒学倾向。其儒学思想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庄子矫世之弊,其用心亦圣人之徒
诗歌翻译应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作者:余富斌 卢艳丽  来源:中国翻译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歌分析  可译性       
描述:本文从翻译科学和艺术的角度探讨诗歌翻译的方法,着重从诗歌翻译的“体”、“意”、“”及“精确”与“模糊”等几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研究,以期能深刻领会诗歌的意义,挖掘诗歌翻译的美学价值。
论刘绍棠乡土文学的民族性
作者:李旭  来源: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乡土文学  民族性    民族文化  精神 
描述:刘绍棠自觉而坚定的追求,以其丰硕的创作实绩完成了他的乡土文学与民族化的成功结合。他的作品不仅有民族的形式,也有民族的内容,更有民族精神文化的继承,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了我国的民族文学,创造了独特的乡土文学新风尚和关学范式。
王安石对自我的体认
作者:李祥俊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自我  儒学 
描述: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他在主观上坚持经学和儒学,却强调个人的价值,要求以个人实体为中心来构建社会关系,而不同于儒家学派从社会关系中来定位人的观点,偏离了儒学核心的伦常观、价值观,违背了儒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