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34)
期刊文章(3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1)
地方文献 (6)
非遗保护 (4)
宗教集要 (3)
地方风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4(12)
2013(2)
2012(7)
2011(2)
2009(3)
2008(2)
2005(3)
2002(2)
1997(1)
1990(1)
按来源分组
临川晚报(4)
语文教学与研究(2)
北京支部生活(1)
四川戏剧(1)
抚州日报(1)
青海社会科学(1)
草地(1)
苏州日报(1)
秘书之友(1)
民族经济与社会发展(1)
赵朴初会长会见日本曹洞宗访华代表团
作者:暂无 来源:法音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日本曹洞宗  赵朴初  代表团  访华  人民大会堂  佛教协会  副主席  大钟  名誉  管长 
描述: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11月18日晚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并宴请了日本曹洞宗庆祝净慈寺大钟落成法会友好访华代表团。以日本曹洞宗前管长,大本山永平寺贯首丹羽廉芳为名誉团长的访华代表团一行
简评昆剧青春版《牡丹亭》的音乐
作者:顾礼俭  来源:人民音乐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戏曲音乐  昆剧  南京大学  成功经验  人民大会堂  两岸三地  文化层次 
描述:戏曲美学等许多方面的问题。这里我想就我的体会, 谈谈昆剧青春版《牡丹亭》在音乐上的成功经验,
邓广铭先生谈“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作者:张世林  来源:民主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纪念册  王安石  建设社会主义  朗润园  新文化  全盘西化  人民大会堂  联系  周年 
描述:是年届九十高龄的老人了。
瓷雕则作 大放异彩
作者:何念琪  来源:中国陶瓷 年份:196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艺术作品  形象  我国古代  人民大会堂  陶渊明  汤显祖  民族英雄  瓷雕  文天祥  神话故事 
描述:本所雕塑组今年在为首都人民大会堂用瓷的创作中塑造了许多精湛的艺术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出现了我国古代江西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戏剧家汤显祖、诗人陶渊明的形象,塑造了象征着幸福和美的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天女散花
中华医典史上的丰碑——刘衡如父子勘成今版《本草纲目》
作者:童德彦  来源:科技潮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本草纲目  刘衡如  李时珍  校勘  学术思想  文史研究  中医药学  中医古籍  江泽民  人民大会堂 
描述:北蕲春县蕲阳轩宾馆召开的专题会议上,宣告"全国李时珍学术思想研究会"正式获准成立。刘山永虽未到会,却被委任为该研究会
“胡吴会”背书两岸新局
作者:王艳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海峡两岸  中共中央总书记  人民大会堂  中国国民党  国共两党  领导人  胡锦涛  新华社 
描述:胡吴会为两岸复谈排除了最后的障碍.也为国共平台树立了新的标尺5月28日下午3时30分,人民大会堂,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紧紧握住了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的手。相比三年前国共的世纪之握,两岸各界对这一次
第二次“胡吴会”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作者:李贺  来源:两岸关系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两岸关系  和平发展  中共中央总书记  中国国民党  人民大会堂  两党政治  胡锦涛  领导人 
描述:动、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瞭望关注:胡布北京峰会
作者:暂无 来源:瞭望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建设性合作关系  峰会  北京  人民大会堂  美国总统  国家主席  21世纪  胡锦涛  布什  同意 
描述:国家主席胡锦涛20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与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布什举行会谈。两国元首一致同意,增进了解,扩大共识,加深互信,全面推进21世纪中关建设性合作关系。[第一段]
杨志坚要求国家开放大学在四个方面进行探索
作者:暂无 来源: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学  社会建设  人民大会堂  终身学习  办学理念  学习型  多样化  国际化 
描述:本报讯7月31日,国家开放大学在人民大会堂正式揭牌成立。国家开大校长杨志坚在讲话中要求国家开大在四个方面进行探索:第一,适应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需要,探索建设一所面向全体社会成员
中国钾肥工业的科技尖兵:记青海盐湖集团公司特级技术专家李浩放
作者:刘传荣  来源:柴达木开发研究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钾肥工业  察尔汗盐湖  青海盐湖  技术专家  生命工程  水采  青年知识分子  导航装置  二期工程  控制装置 
描述:的特级技术专家,被誉为“盐湖科技尖兵”。 (一) 1982年秋,李浩放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兰州化工学校,他毅然决定要到艰苦的察尔汗去工作。因为他从广播报刊里得知刚刚成立的青海钾肥厂正在进行大规模建设